第十四章 :贵霜帝国(1 / 2)
希腊与印度的艺术与哲学相互影响在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和孔雀王朝的时期首次获得赞助,而在贵霜帝国的统治下,这一影响达到了巅峰。贵霜帝国横跨整个阿富汗、中亚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度西北部,存在了近500年。 该帝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印度—希腊文化,又称为楗陀罗艺术,以及大乘佛教。皮亚达萨王(上帝慈爱之人)向世人展现虔敬(佛法)已经有十年之久。从那时起,他使得人们更加虔诚。存在于整个世界的万物繁荣昌盛。
国王还不(吃)众生,实际上其他的人,包括为国王打猎的人和捕鱼的人都停止了杀生。那些没有自制力的人也尽可能的停止缺乏自制力,成为顺从父母和长辈的人。在将来,由于其所做的一切,他们会生活得比以前更加愉快。公元前3世纪的某个时候。 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3世纪经历了混乱和冲突时期。帕提亚人、斯基泰人(塞种人)和匈奴人的侵扰成为了南亚和西亚文明地区的主要挑战,这波动后来也波及了欧洲,引发了严重后果。斯基泰人是首个突破进入阿富汗的族群,他们似乎只是寻求土地生存,而没有强加正式统治。
据记载,大部分斯基泰人定居在普什图尼斯坦,或许普什图人的部分后裔即为他们。 紧随斯基泰人之后,贵霜部落进入阿富汗,使用一种晦涩难懂的吐火罗语支的古印欧语言。作为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的一部分,这个联盟以其中国名称“月氏”而著称,曾经栖息在中国新疆地区。月氏自公元前2世纪开始渗透到阿富汗,约至公元前135年,取代了北部的希腊—巴克特利亚人的统治者。
约60年后,贵霜部落的领袖丘就巩固了他在北部地区的统治,并向南部地区挺进,形成了紧密的联盟。 为了更好地统治,贵霜人采用了希腊字母和希腊风格的货币制度。然而,在这一时期,发现了一座贵霜庙宇,举行了祭火典礼,表明他们仍保留了自己的印度—伊朗式信仰,即琐罗亚斯德教。 约至公元100年,贵霜帝国在抵挡来自波斯的帕提亚帝国和其盟友斯基泰人的一系列军事挑战后达到鼎盛。
第三任皇帝迦腻色迦一世(约100—150)加冕登基,被认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君主。他将贵霜帝国的疆界扩张到最大范围,包括了三个都城,其中贝格拉姆(卡皮萨)位于今天喀布尔以北。 在迦腻色迦一世的统治下,整个“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经过阿富汗,成为一个相当良好管理和宽容的王国。陆路和海路的贸易繁荣,中国和印度的陶器运往罗马,而西方的商品被运送到中国。这一繁荣时期促使文明的城市中心在之前的边缘地带不断涌现。
夏都贝格拉姆位于“丝绸之路”的印度支线上,成为文明世界各地的贸易聚集地。在迦腻色迦的统治下,“丝绸之路”达到繁荣,从中国和印度运来的陶器抵达罗马,而来自罗马帝国的黄金、羊毛、亚麻制品、珊瑚、琥珀、乳香、玻璃制品和葡萄酒等商品运送到东方。印度出口了棉花、靛青、香料、珍珠、象牙、准宝石、克什米尔羊毛、铁剑和皮毛。此外,中国出口了未加工和刺绣的丝绸,以及来自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皮毛、碧玉和香料。
每个地区都出口了独特的陶器和手工艺品,受到整个文明世界鉴赏家的赞誉。在欧洲北部和中国各省内,都挖掘出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珍稀物品,为“丝绸之路”活跃的证据。 迦腻色迦的夏都贝格拉姆成为一处富饶的考古发现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公元2世纪的皇宫中发现了大约两千件非凡的艺术珍品。其中包括来自印度的精雕细刻的象牙嵌板、汉代中国的漆箱、希腊—罗马的浅浮雕塑和石膏铸大奖章、庞培风格的青铜雕像、埃及的银制器皿、腓尼基的玻璃器皿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犍陀罗风格著称的印度—希腊艺术珍品。
犍陀罗风格得名于阿富汗东北部横跨巴基斯坦边界的犍陀罗地区,时间跨足公元1世纪末至6世纪中期。这些艺术品大多描绘佛,一开始是象征性的,以脚印、莲花、轮或己字符号象征佛。犍 陀罗风格的佛像呈现出安宁的阿波罗神的样貌,头发、衣服和一些姿势受到希腊现实主义的影响,而脸部通常呈程式化的铸模,底座和服装则保留了印度的特色。
各种希腊神灵,如赫拉克勒斯和阿特拉斯,被借用来表达佛教理念,包括菩萨。这些艺术品的特征,甚至包括发型,在数个世纪中被复制。犍陀罗风格的佛像为后来整个东亚地区的佛教艺术奠定了模式。阿富汗北部中心的巴米扬,有高达120英尺和175英尺(36米和53米)的大佛雕塑,是纪念性佛像的生动范例,雕刻在岩石上,被数千个石窟寺庙环绕。据称,直到公元7世纪,也就是在穆斯林征服之前,数千名僧侣仍然居住在巴米扬。
摩尼教创始人摩尼(约217—275)曾在巴米扬一带活动,他自称是波斯先知。摩尼教是对基督教、犹太教、佛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早期宗教的审慎融合,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和佛教。然而,摩尼教在阿富汗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可能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结束。 迦腻色迦因资助印度佛教哲学和文学而倍受尊敬,尽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