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落成(1 / 2)

加入书签

周易入《大宅门》剧组的第一次会议非常顺利,虽然他最终的演讲,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但他却以认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剧组工作人员的认可。

不过这个会仍然开到了后半夜,虽然众人很疲惫,但是却精神头十足,充满了干劲儿,恨不得剧组明天就开机进行拍摄,恨不得后天就开播,然后拿到华语收视率第一,看着张继中在后面望尘莫及的糗样大笑。

但众人也都不知道,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很严峻,起码场景和镜头的大量改动,就打破了原来的计划。

就拿拍摄场地来说,原计划的拍摄场地,清朝的戏份在吴锡水浒城拍,民国的戏份在京城的淮柔影视基地拍,比较重要的拍摄场地只有两个,但周易提过意见之后,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再寻找新的拍摄场地,会议讨论的结果,暂时将三晋省的王家大院和鲁东省的阿胶工艺园定为下一个采景目的地。

同时应新风格的要求,部分演员也需要调整,甚至包括很多重要的角色,也需要调换,重新物色新的人选不说,仅仅是和原定演员以及他们的经纪公司交涉,就是一个大难题。最终这个烂摊子交给总制片人,中影集团的老总,圈子里最顶尖的大佬韩山平。

又因为计划的改变,郭保昌和剧组工作人员商议,又重新分配导演组的工作,将导演组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B组,分别由副导演王汉和执行导演刘宗杰领队。

郭保昌负责总调度。

不过他并没有安排周易进任何一个组,而是将周易留在了自己身边,负责整体的监督工作,和统筹协商场次安排,以及招聘演员,采景工作,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周易跟着他四处走走,见见世面,这是锻炼周易大局观最好的方式。

周易自然是感激不尽,同时也让导演组其他成员欣羡不已,甚至有些微微的妒意,但无奈人家实力在那摆着呢,最主要是导演非常赏识这个年轻人,同时这个年轻人给所有人的印象都很好,因此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也是实至名归。

除此之外,让周易惊喜的是,郭保昌竟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新编剧组,这个编剧组除了由导演组的主要成员构成外,还决定聘请清朝和民国历史学的专家来负责《大宅门》的历史矫正工作,以避免电视剧中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

当然,其它组,比如摄影组,侯涌带人投入到了新剪刀手的制作工作中,并且申请了专利。

灯光组开始着手研究新的全景布光方式,道具组也在忙碌赶制全新的道具……

整个《大宅门》剧组,比之以往更加专业,更加充满斗志。

一周后,剧组终于收获了全新的工作成果,斥资三百多万的“白氏大宅门”终于建成了。

郭保昌带着周易等剧组工作人员,前来为新落成的场地剪彩。

为了低调行事,剪彩工作一切从简,只是放了一挂鞭,扯了红布,同时给门口的关二爷像上了两柱香,香案上摆放了酒肉各类贡品,便完成了剪彩仪式。

没有媒体参加,同时也没有旁观者,更没有繁缛浩大的仪式,剧组两百多工作人员,安静的站在即将陪伴他们半年之久的“大宅门”,神情异常的庄重。

周易同样望着大宅门里,一个影壁上的“迎祥”二字出神,这两字据说请名家写的,一个字就一万块。

在郭保昌的带领下,大家缓缓进入大宅门,周易走在最前面一排,绕过影壁,他便看到一座敞厅,以厚重威武的气势迎面而座,敞厅之后由一条通道分开左右四套院落,直达老宅上房院,虽然是置景,但上房院正屋仍俺实物,装饰得庄严而又静谧,连瓷器桌椅,都是实打实的真货。

新宅院的六十五间房屋则体现出亮丽的色调,六套典型的老京城四合院坐落有序,韵味十足,这种建筑模式,形成了京城清末建筑群的独有特色,正是新成立的历史编剧组的工作成果。

完全符合电视剧的背景,和郭保昌的要求。

他走在队伍最前面,看着眼前的工作成果,不由自得道:“当初为了保证建筑群的质量及艺术效果,这些建筑中所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

周易笑着接话道:“苏北的砖、苏南的瓦,福洲等地的木材,京城的铜活,雪烟的木雕,以及义兴的太湖石。”又一指周围的花草,道:“这些东西也是从温洲运来的吧?”

郭保昌哈哈一笑道:“你小子知道的还不少嘛。”

“郭导,这‘诗书继世,忠厚传家’是你家老爷子亲自写的吧?”周易指着大门两侧的两对字。

郭保昌点了点头,此时的脸上也充满了回忆的色彩,想起了那个嫉恶如仇,又持家有道的老祖宗,似乎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稀还在眼前。

“自己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啊。”

郭保昌看着眼前宏伟的建筑,喃喃道:“作为‘同仁堂’的养子,这算是我对家族的养育之恩,唯一的回报了,列祖列宗在上,望多多保佑。”

剧组其他人似乎也明白导演此刻的心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