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1 / 3)

加入书签

五年,其实就连张哥都很意外的一件事就在他眼皮子地下发生了,辽国大太子萧骏也称耶律浚、耶鲁斡或者耶律濬就在这里呆了五年。

而他在这里还不是享福的,那就是生生的来干活的,摘棉花、修运河、炼钢、铸铁、焊接、打螺丝,他是什么活都干。

其实大家心里头也清楚,他就是过来学技术的,朝堂上也有人劝过赵祯说这可是心腹大患,赵祯却不以为意,然后把皇太孙给弄过去一起跟萧骏打螺丝去了……

于是这赵顼跟萧骏就在这地方给顶上牛了,一干也是五年。虽然说是说守灵,但实际上却是在工厂里上班。

俩未来的皇帝没有得到一丁点的优待,管他们什么细皮嫩肉的,该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三伏天在田里喷药、三九天下水给船体补螺丝,本来俩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五年下来却都已经长成了精壮的汉子。

来的时候十来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干活辛苦能吃能睡,俩人现在一个一米八一个一米七八,相差不多,浑身腱子肉,能文能武。而且他俩当前一个是化肥厂的中级工程师一个是造船厂的高级电焊工。

其实张哥老早就知道萧骏在把这里的技术偷偷通过漕运往辽国运,但他根本不在意,反而加大力度给他传递技术,而真要说他有什么损失的话,那就是妹妹耶律特里跟他娘的赵顼好上了,俩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偷偷摸摸的把肚子弄大了。

这事不好办,有伤国格,但好在赵顼也不是什么小卡拉米,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储君,而且从赵祯的身体素质来看,赵顼继位怕是就在眼前了。

不过因为赵顼还是在服丧期间,两人并没有完婚,一直到孩子都两岁大了这才算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本来赵顼有了子嗣是要回去监国的,但赵祯不让,说是人家太子在那干活,你怎么好意思回来享福的?你这个年纪是能享福的?

然后就这样,俩未来皇帝在就在这边卷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虽然没什么仇恨,但为了国家荣耀为了个人荣誉,他们是白天干晚上学恨不得一天当成三天用,学焊接、学画图,闲来无事还得学土木。

而五年过去,余杭这边的发展甚至已经辐射到了临安府,而且四横四纵的道路也终于开始啃上那块最难啃的骨头了,也就是横穿秦岭的那条恐怖公路。

秦岭自古以来就是天堑一样的存在,想要一条路横穿过去,举国之力是不够的,那是需要许多国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宋辽就不用说了,两个吃商贸红利最多的国家当然是最希望这条路快点畅通的,但没想到的是助力排行榜第三位的居然是西夏。

西夏那边出钱出力甚至还发动大征兆之术,调集大量的工人参与到了修路的进程之中,因为这条路也许对于宋辽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他们来说那却是雪中送炭。

本来憋着一股劲儿要干中原的西夏现在也不打仗了,整天就在琢磨着看能不能打通一条通往中原的快速商贸路线,打仗哪有赚钱香呢,更何况当下的年景用来打仗是不得民心的,除了极端昏庸的皇帝,不然谁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局势下贸然发动一场战争,会被包饺子的。

而在白山黑水之间,被辽国人没放在眼里的女真人这几年异军突起,他们凭借着不冻港和广袤的大山以及黑土地,将大宋给他们的良种引入,转化为粮食,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超级大粮仓,不但吸引了大量的粮商前去收购粮食,而且还吸引了大批人前去拓荒种粮。

稳定的收成跟稳定的贸易带来的就是相当稳定的民族政策,本来这种类似军阀割据的局面免不得硝烟四起的,但现在却过得非常平稳,各国之间还为了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做生意还达成了迁徙协议,就是协议内的百姓不受户籍限制可以随意定居在任何一个地方。

不过这个协议签署之后的第三年,情况就让人有些头疼了,因为南方的第二、三产业极端发达,而且相较于第一产业来说薪酬也高、劳动强度也小,所以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的人开始大批量的朝南方迁徙,长江以南的人口迅速破了亿,但北方各地就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而就在即将出现巨大分歧的时候,张哥的骚操作来了,他开始组织拓荒队开始向着北方迁徙,目的就是种地跟建设。这些人本身也都是一些富余人口,并且多是一些南方本地人。

这些拓荒队可不是随便拉出一群人就过去干活当苦力的,他们是拥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完善的技术指导和完善的薪酬待遇的打工人,拓荒就是他们的工作。随着这样的队伍多了,就免不得觉得北方好而留下来的人,形成了大量的移民城市。

太极知道吧,就是把南北方的人口构成完全给搅合浑了,有些新兴城市里头从文化到语言都开始进行同质化,并利用带去的教师队伍进行了一场从根源开始的去特征运动。

而这一时半会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