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灯笼花的文采(1 / 2)

加入书签

油子寨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春节时那次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获得成功,大队党支书郑有全书记十分高兴,到了冬季,他想:

“现在农村生产不忙,不如将宣传队人员再召集起来,下队巡回演出,对于宣传当前形势,统一社员思想,增加劳动干劲,会有很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他召开党支部会议,大家都同意郑支书的意见。

还是朱老师带队,还是那班子人马,还是半天劳动,半天排练。

由于有上次演出节目的基础,这次准备工作就简单多了。

朱老师从那回的演出效果看出,宣传队员自己编写的东西贴近实际,更受社员们的欢迎,同时认为,不能总是那些节目,必须有新内容,就对宣传队员们说:

“我们每个队员都有文化,可能比不上申艾华那样,能写出大部头剧本,你们写不来大作品,小的也行啊,比如先写点诗歌朗诵、‘三句半’、快板和小品什么的也行啊。”

队员们都深思起来。没想到性格泼辣、勇于接受挑战的“灯笼花”高登荣说:

“朱老师,我来试试吧,写不好,可不准笑话我哦?”

大家一听,都拍手叫道:“好好,你也爱好文学,底子不差,写吧,我们等着。”

不久,“灯笼花”便将诗朗诵的词拿出来了。她像上次艾华首先找她看初稿那样,这次她交给艾华看,说:

“你这个大才子,帮我看看,能修改就修改,不能修改,就撕掉算了。”

艾华展开稿纸一看,稿子不长,很快就从头看到了尾,对“灯笼花”说:

“基本可以。但是我觉得吧,从主题上看,有点分散;从内容上看,没切实贴近农村生活;从表达上看,有点飘浮。最好呢,要见形象,有特点,少喊口号,字字句句落地上。我的意见是,针对一个方面,通过鲜明的具体人物描写,来体现大时代,大主题。”

最后他说,“这是我的一点初浅看法,不一定对,仅做参考。”

“灯笼花”听着,一个劲儿点头:“嗯,嗯,”、知道了,知道了”。

虽然她看到自己的稿子被艾华说得一无是处,但他十分感激。心想,能当面指出不足的人才是真正对自己好。如果只是说:“不错,不错。”那就完了。

随后艾华又与她交待些写作细节。

第二天,“灯笼花”将稿子又拿来给艾华看,不料,艾华看后,就叫嚷道:“哎,都来看啦!“灯笼花”的大作出来了。

队员们围了上来,只见艾华拿着稿子,高声朗诵道:

“羊角辨,农民装,

走起路来噔噔响。

广阔天地新一代,

浑身上下是泥浆。

阳光下生,风雨里长,

熔炉里炼就不锈钢。

从小立下凌云志,

誓叫山河变变样。 牵晨曦,奋掀跃进潮,

踏月色,猛打丰收仗。 艾华望了望大家,都在静静地听,他又看了看 “灯笼花”,她好像有点紧张,不知道大家如何评价自己点灯熬夜磨出的作品。

只听艾华继续朗诵道:

歌声荡起辨梢晃,

溪水伴着热汗淌。

青山跑遍出骏马,

温室难养万年松。

她的一颗心栓在田野上,

梦里也闻到禾苗香,

时代造就新闯将,

双手安排新山乡。

呵,你就如一滴闪亮的油,

为革命发出热和光……

艾华朗诵一结束,大伙儿齐声赞道:“好!好!”

艾华说:“你们还有什么修改的地方么,若没有,“灯笼花”就交给朱老师了,好吗?”

大家一起说:“没有了,没有了。”

艾华扭过头来看“灯笼花”,只见她兴奋得一脸红晕,转身跑去找朱老师,几个队员也跟了去。

朱老师看了兴奋地说:“不错不错,这才展示了新时代农村女青年的新形象。”

志远在旁边说:“解放这么多年了,农村里还存在着看不起妇女的旧思想。这诗歌宣传的正是男女平等的重大主题。”

不久的演出中,增加了几个新节目。

朱老师起初是安排周小荷朗诵的,但周小荷说:

“我是报幕员,总不能自己报自己的名字,直接当场朗诵吧?”朱老师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反正宣传队不缺人才,他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说:

“不如换一种形式,由一名男队员朗诵,一名女队员随着朗诵内容做着动作。”

大家听了,觉得这样更生动,舞台效果会更好。最后确定由柳志远朗诵,“灯笼花”配合做表演。

正如大家预料的那样,这种类似哑剧形式的朗诵,受到社员们极大好评。以至于演出结束,有些年轻人走在路上,还在摹仿着“灯笼花”的动作,引起社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