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麦子队长的担忧(1 / 2)

加入书签

春天,又来到了徊河岸。 大队文艺宣传队到各小队全部演出了一遍,获得普遍好评,成功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政治任务后,队员们回队,恢复了昔日的劳动生活。

“灯笼花”担任副队长半年多了,但还未加入党组织。而王牡凤早光荣地入了党。

虽然王牡凤在生产小队的表现不算突出,但她热爱集体,思想单纯,不挑拨是非,服从管理,很少误工,劳动不算差。只因话少,联系群众不够多,大队党支部把她拉入党组织,也无不可。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加入了组织,比她表现更好的副队长却没有,免不了引起一些社员们的议论。

会做政治工作的大队干部,看到社员中的不满,为不使掀起波浪,这位早就符合党员标准的“灯笼花”,不久也在党旗下举手宣誓。

那天,她站在党旗下,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晶莹的泪花在眼角悄悄聚积。那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党的事业忠诚体现,是对党组织的依偎。因为她早已用行动,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这几年的辛劳、汗水,甚至误解,在这一刻释放了,更坚定了她人生的目标。

但世上的事都具有两面性,有人满意,就有人忧愁。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灯笼花”丫头片子,不仅是副队长,在群众中威信这么高,让女副队长韩琴很不安。

与“灯笼花”相比,韩副队长无论从干劲、文化、管理能力、组织水平哪方面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更为重要是,一个小队里两个女干部,明显多余一个。

韩琴虽说三十多岁了,但那双总眯眯笑的眼睛,让人有脉脉含情的感觉。根据韩琴的谐音,队里有文化的青年王吉兴便称她为“脉脉队长”。

大伙儿不理解这词,他便进而延伸为“麦子队长”。虽然一开始,很多社员,包括韩琴自己都不懂这绰号其意,但因带庄稼味,加上王吉兴用简捷的话解释“脉脉含情”给社员们听,都觉得是那么回事,最后传开了。

自从“灯笼花”任副队长后,“麦子队长”心里就琢磨,按常理说,“灯笼花”完全可兼任她这个妇女队长。所以,一直以来,“麦子队长”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她担心“灯笼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兼替掉自己的位置。

只要“灯笼花”副队长在一天,她便一天不放心,时刻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为此,她与小队里的男副小队长胡来友一起商量,如何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他们认为,要保住她这个副队长的位置,一是可以找到“灯笼花”在管理上毛病,让她下台;二是挑不出啥毛病,挤走她也行。即使“灯笼花”到大队,到城里工作,甚至高升当更大的干部,她也不在乎,反正不能让“灯笼花”在眼皮底下这个位置上干下去。小队这个圈子里,必须有她韩琴的位置。

“麦子队长”与男副队长胡来友想涨脑瓜子,也想不出好法子。因为“灯笼花”干活劲出得大,心操的多,又不说人长、道人短的,有啥毛病呢?

“麦子队长”他俩合计,咱这农村一直讲究女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特别是女孩子,要像个女孩子样,不能与男人多接触。虽说解放了,妇女翻了身,那是针对结过婚的,姑娘不算妇女,结过婚的才算。“灯笼花”这丫头是否有不守规矩的地方呢?

传言 “灯笼花”与知青艾华好像接触较多,但她与高中同学前庄广土小队柳厚生的二小子柳志远交往也多呀?有的社员们甚至说她更喜欢柳志远。虽然志远家里困难些,但对于志远的前程,大家都看好。有柳志远在,就没艾华的戏。

再说,人家艾华是外来的知青,早晚要回城,可能不会去与柳志远争的吧?

不过,“麦子队长”她俩也明显地看出来,在柳志远后面,好像有一个影子总在跟随着他。这就是他同班同学关巧巧。 关巧巧自小与志远一起长大,她对志远了解的深,也爱的深。在高中学校,当她知道王牡凤也对志远有意思时,为抢占优势,她开始不管不顾地追志远,弄得同学们都知道。

但志远好像不领情,对王牡凤和关巧巧两人,都不冷不热,没有对“灯笼花”那样好。

胡来友提醒她:“这不是个法子。现在提倡自由恋爱,你天天说 “灯笼花”与志远啊、艾华啊关系密切什么的,都是正常事,別想这些了,没用。” “麦子队长”虽文化低,也觉得是这个理,时代不一样了。特别是志远他们四个高中学生的事,纠缠得像一团麻,简直弄得自己头晕眼花,扯不出一个线头头来。 自己都闹不明白的,还能拿这些说事?

思来想去,只有另想它法了。 她脑袋瓜里反复想:说她是出校门没几年的学生不懂农业生产吧,她人勤劳,又谦虚,学得快,当副队长后指挥得当,没出差错。 说她干副队长安排话不公平吧,好像没社员提意见。 说她能当上副队长是她爹搞不正之风吧,她那个前副支书的父亲早在岗位上退下来几年了,不挨边儿。 哎!毛病真不好挑。

如今,面对威信日益提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