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未来20年,市场规模一万亿美刀(2 / 3)
产车间也要求达到最低等级的无尘洁净车间水平。组装的第一台设备占地七八个平方米,可以加工长宽高800毫米以下的工件,算是中型金属增材设备,而且只是单头激光系统,这台设计的伺服电机、轴承暂时采用外购。
他到的时候,设备正在制造一个简单的零部件,加工空间是封闭的,只能通过电脑上的实时监控画面观看。
现场有十几个科研人员在忙碌,包括正等待沐阳到来的增材项目技术经理倪清风。
“怎么样?”
沐阳看到倪清风,直接问,“都做了哪些实验?”
倪清风原来是仲科院的研究员,哈工大材料学博士,被猎头挖到星海集团,今年39岁。
“董事长,这里有已经加工的一些小零件,从两个零件上取样,现在用的材料是奥氏体不锈钢316,做了宏观分析,晶胞颗粒度比一般铸件好,组织比较均匀,没有组织缺陷。我们还做了零下186摄氏度低温冲击,但韧性达不到要求。”倪清风大概地汇报实验数据。
宏观实验看材料组织,低温冲击实验看材料韧性,只做这两个实验就足够看出来加工出来的材料如何了,也是增材材料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达不到要求,其它实验也可以不用做。
对3D增材设备加工出来的材料来说,材料的拉伸、硬度和化学成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是技术水平差的增材设备,加工出来的材料,可能材料组织即晶胞会非常粗大,材料晶粒度大,而且,说不定材料内部存在如细微气孔、杂质等缺陷。
沐阳拿起三个样件,大概看了下韧性冲击实验下的断裂口,断裂口形貌韧窝有拉丝状,没有像脆性材料那样的平齐,说明还是具有韧性的。
“冲击功五六十左右吧,离一百左右相差比较远。”
“董事长,你光看断裂口就能猜出冲击功多少了呀,误差只有几个,真厉害。”倪清风非常佩服,让他判断,误差在二三十内很正常,如果是一般人,哪里懂这些知识,必须要经过很多次材料冲击实验才知道。
周围十几个员工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很多人不是材料工程师,听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感觉很利害。
“你做冲击韧性实验做多了,也能估个十之八九,有什么好奇怪的。@精华\/书阁·无错首发~~”沐阳淡淡说道,说完之后,他才发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些知识他是通过开挂吸收的。
“是的,说明我们做实验还不够细心,实验做得是多,但总结少了。”倪清风点头承认自己的问题,董事长都懂,他是材料专家,在这方面的知识却比不上董事长,这说明自己还不够细心
接下来,沐阳边看边问倪清风,同时进行技术交流。
倪清风向董事长请教了不少技。(本章未完!)
第396章 未来20年,市场规模一万亿美刀
术问题,解决了他不少疑惑。
“多组装几台机,多实验,我们的激光打印工作时间可不只是几个小时,而是要连续几天,甚至几十天都有可能,如果加工中断,多多少少有些瑕疵。”沐阳吩咐道。
“嗯,好的。”
沐阳向倪清风总结道:“你们算是获得阶段性成果,但想要达到我的预期目标,还是比较远
不要拿市面上的金属增材技术对比,我们要做世界领航者,材料组织性能要达到锻件水平,达到了就是蜕变,跨越式变革。”
员工认真聆听董事长的话,接下来,沐阳跟他们一起分析这套激光系统还需要改进哪些,如何改进。
同时,也跟倪清风说了与上飞公司准备进行的合作,过段时间,会带他一起去上飞公司,真正拿产品来做实验。
在航空领域,增材制造拥有可以减轻飞机重量、成形复杂零部件以及实现零部件集成等独特优势,具有重大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比如GE公司未来先进的航空发动机GE,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部件是由增材制造来完成的。如果增材技术更好,可以使用增材技术的百分比更多。
增材效率是慢,比如C919飞机驾驶舱玻璃窗框架打印,如果是一般增材技术,可能得四五十天才完成,但如果使用常规制造方法,还得开模具,效率更慢,没有几个月搞不定,还不一定合适,有些地方不一定能用模具制造出来。
而且模具有一个缺点,如果要改结构,这个模具就报废了,制造成本太高了,而且耗费时间、不适合制造薄壁结构及过于复杂的结构。
当然,开模具铸造也有优点,如果设计定型了,适合用于批量生产。
3月初,
沐阳应吴辉再次邀请,带团队来到上飞公司,其中就有倪清风。
这一次,接待沐阳的人员规模非常隆重,上飞公司所有高层,包括新上任的述/记都来,还有吴辉院士,都站在大门口迎接沐阳。
新上任的述/记叫应一全,兼任总经理,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