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扰(1 / 4)
秋叶未落,战火已不复燃。
建炎四年的夏末秋初时节,宋金两国的战事彻底告一段落,而随着岳飞的御营前军护送着大量的河北流亡百姓一起渡河南归,双方战线也彻底回到了战前位置。
不仅是这样,随着两军转回各自的安全区内,几乎算得上是不约而同一般,宋金双方立刻开始了边境上的相互有序减压。
大量的野战部队从最前方有序撤离,辅兵、民夫被解散,双方都默契的只保留了部分要害地点的驻军以作监视和必要防范而已。
而后方也是一样,军事部队转入驻扎,民事官员开始重新主导地方。
之所以如此默契,一则,乃是刚刚过去的那一战,双方都不免伤筋动骨,再加上双方都有一堆闭上眼睛都能想到的内部问题和麻烦要处置,所以都不想再相互消耗精力;二则,乃是经此一战,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双方的战略天平正式发生扭转,一段时间内,两国根本不可能对对方造成致命性的打击……金军没有能力再去灭亡赵宋或者夺取大片成地域的赵宋领土,而赵宋也不大可能前五六年一直挨打,忽然间便能转守为攻了……之前嚷嚷了许久的宋金两国隔黄河战略对峙,到此为止,正式形成。
这种情况下,只有张荣的御营水军获得了‘自由活动’的权限。至于其余各处,不是说不能搞大规模摩擦,而是没必要。
何况,还是那句老话嘛,事有缓急之分,又或者说攘外必先安内,随着战略平衡的达成,有些事情的优先级终于被调整了上来。
七月流火,明明白白的入了秋,但暑气之盛依然难减。
这一日,一行由驴车和骡子组成的队伍抵达了洛阳废都,然后直奔废都旧殿遗址……对此,倚着城池建立的驻军生活区内,诸多军士与军士家属早就见怪不怪了,因为这些日子,从东京往关西去的,又或者从关西往东京来的,但凡是个当官的,无论文武,乃至于读书的士子、过往的客商,都要往汪相公殉国的地方走一遭,然后又是焚香,又是题诗的。
而这位能在眼下时节凑到那么多驴车和骡子,还有侍从随员啥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正经文官,那肯定少不了这一遭的。
当然了,这就是这些人无知了,因为跟那些因为汪相公名声而来凑热闹、凑脸面的路人不同,今日这位赶路经过此处的万俟御史可不是什么滥竽充数之辈,他跟汪相公是真真正正的同僚,甚至汪相公堪称他的‘恩相’……当日南阳殿上授官后,万俟元忠就在枢密院行走,正是汪忠穆的直系下属。
故此,此番经行洛阳,万俟卨虽然疲惫至极,而且行程急促,却还是一定要往废都旧殿遗址来为汪相公奉上香烛,大礼参拜的。
不过,落了数行浊泪后,按理说此时万俟御史本该学着那些往来士人官员,在刚刚粉了一遍的残檐断壁上题一首悼亡诗词的,可不知道为何,他提笔沾墨,却居然一无所得,反而突兀想起赵官家昔日给洛阳所题‘残阙’,正所谓‘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后,只能弃笔掩泪而走。
不光是这样,离开了洛阳废都之后,万俟卨一路继续西行,走崤渑古道、过陕州、入潼关,沿渭水西行不停,却始终郁郁,而这种郁郁又让他心中持续不堪。
且说,万俟元忠何等通透之人,自己的心思自己窥的清楚:所谓郁郁乃是因为此战前后见闻所致,先是随御营前军渡河,见河北‘千村寥落’,归来后又闻恩相如此举止,祭祀之后自然郁郁;而不堪,却是他始终烦躁于自己不能走出这种情绪。
须知道,想他万俟卨中年蹉跎,靠着南阳投机才渐渐得了官做,想的便是好好做官,做个大官,平素并不忌讳什么身前名、身后名的……这倒不是说就不能有这种郁郁之情了,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问题在于,不知为何,一次次的,官越做越大,这种无谓的情绪却越来越容易出现,到了这一次,就更是明显了。
这才心中不堪了起来。
当然了,万俟元忠何等人物?心中不堪,面上却始终不显。而这日晚间来到临渭城外的驿馆,闻得有人来访,情知自己此番西行面圣是要做大事的,他更是即刻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姿态:
“不管是谁,且告诉外面来人,我乃殿中侍御史,堂堂朝廷干员,官家近臣,此番西行,来面圣之前,并不与谁私下往来……”
御营前军退役老卒出身的侍从闻言自然出去妥当相告。
然而,片刻之后,侍从却又再度转回。
“来人自称陕北故人?”万俟卨一时犹疑。“文官还是武将?”
“没带侍从,看衣着像是文官打扮,但身材雄壮,而且骑着一匹极为雄壮的大马,说话也有些阴阳怪气……”此番战后才跟随万俟卨的侍从一五一十道来,俨然不认得来人。
而尚未说完,这万俟元忠便干脆失笑,然后亲自出去相迎了。
果然,来人不是其他,正是万俟御史的‘陕北故人’,刚刚过去不久的尧山大战中立下殊勋的曲端。
二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