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弓骑兵出击(1 / 2)

加入书签

次日辰时,杨翼飞在蒙毅李信南宫彦等人“马到功成”的祝福中,跨上了自己的战马。

此时他才明白,为何蒙毅要定在太阳升起后出击,他们在东,敌营在西,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处于他们背后。

一来以太阳为背景可增强他们的威势,二来敌人正对太阳,不可避免的会被阳光晃眼。

敌人的弓弩本就不如大秦弓弩,再因阳光晃眼而失了准头,己方无疑会更加安全。

他们若使用抛射,敌人连箭矢来势都看不清,也就无从躲避抵挡,显然会大大增加伤亡。

后世汉末三国时,曹操就曾凭此战术,以两万人马打败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那一战曹操伤亡约八千,袁绍折损大军十万,彻底扭转了汉末局势。

这古代行军打仗的门道实在太多,杨翼飞深觉自己还有的学。

后世打仗则根本没这讲究,因为那军帽的帽檐,就是用来遮挡阳光,避免瞄准时眼睛被阳光晃到的,所以哪怕太阳在前方,也不影响士兵瞄准射击。

此次出击,战术昨日杨翼飞已经跟两个二五百主和四个五百主商定好,他们将分为两组,采用接力的方式对敌军发动攻击。

毕竟弓骑兵们能开弓的次数是有上限的,不可能一直射,其中一千人攻击时,另外一千人会待机,然后交替着来。

而在他们出发一段时间后,蒙毅会派出步骑大军跟在他们身后,沿途敌军斥候被弓骑兵清除后,敌军便把握不住他们的动向,到时候他们随时可以给敌军一个巨大的惊喜。

中路被弓骑兵一路横推过去,其他秦军斥候便主要集中力量,全力清除敌军两翼及周边的斥候。

准备完毕,杨翼飞举起手中长弓,大喝道:“弓骑兵,出击。”

“唏律律……”

场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战马嘶鸣声,两千弓骑兵催动战马,向着目标方向小跑而去。

此地距离敌营有三十里,他们自然不会一开始就策马狂奔,徒耗马力。

弓骑兵为了保持战马的耐力和灵便,武器装备被精简到极致,身上不着片甲,除了携带一张长弓与四十支箭矢,以及两天的干粮饮水外,身上就只有一把短剑。

那短剑还不是用来近身作战的,而是用来割首级,因为计算军功斩首多少级,就是用敌军的首级来作为证据。

别的部队杨翼飞不管,但他的弓骑兵部队,他规定无论一战下来射杀了多少敌军,首级一缕平分。

因为都是远距离放箭,一轮轮箭雨下去鬼知道谁射死了多少敌军,而且弓骑兵部队相对安全,军功与白捡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规定弓骑兵们全员支持。

若是斩首不足两千,不能每个人都分到军功,那就以爵位最低的人优先分配,杨翼飞希望自己麾下部队,所有人都能拥有爵位,哪怕是区区公士也好,总归能比普通士卒吃得好一些。

这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好处是很多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可也有其弊端。

比如某些凝聚力不足的部队,或来自两支不同部队的士卒,在战场上会发生为了争抢军功而自相残杀的情况。

这种弊端还算是轻的,更可怕的是,一些手狠心黑的军士会为了军功,屠戮百姓以冒充敌军首级,也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

当然,这两种情况在商鞅刚刚变法,以及始皇发动统一战争那几年还比较多见,这个时代却是很少见的。

在打扫战场时,将领们会在战场上盯着,若发生因争抢首级而内讧的事,对挑起者可以直接处以极刑。

而如今天下已经一统,发生战争的地点基本上都是在边疆,军队能割到的首级也只有敌军的。

一旦战争结束,部队集合班师,不仅没机会再去屠戮百姓,此时也不会再记录军功,自然便不会出现以百姓首级充军功的情况。

若是以后始皇又开始向外开疆拓土,打到外族的老巢去,这种情况多半还是会出现,这没法禁绝,只能靠军队将领严密管控。

将领们也只能保证尽量不出现这种情况,却不能保证绝对不会出现。

……

弓骑兵出发不到半个时辰,走了大约十数里,越过一座山丘后,他们遭遇了敌军的斥候轻骑,杨翼飞喝道:“对敌军斥候自由射杀。”

说完这句,他抬手就是一箭对着八九十步外的一名敌军斥候射了过去,正中对方胸膛,随即他身边的将士也纷纷射出了箭矢。

这次遇到的斥候有十骑,一个照面便被尽数射杀,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原本一石弓的平射有效距离只有六十步,超过六十步就无法保证精准度,而遇到的这队敌军斥候,距离他们最近的都有八十步,可依然全部葬身在弓骑兵箭下。

这是因为杨翼飞平时不仅训练弓骑兵的骑射能力,还将弹道学转化为他们能听懂的说法传授给了他们。

杨翼飞经过大量实验,总结出了一套数据,就是射程每远十步,大概需要抬起多少度仰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