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登基(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天启七年七月十五,大明新的皇帝朱由检终于在太和殿登基称帝,年号崇祯,并确定次年(公元1628年)改元为崇祯元年。

登基仪式,浩大而隆重,包括泰西诸国在内的近百国接到消息后派出使臣到场观礼道贺。

在登基仪式结束后,还在前所未有的在正阳大街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典礼。各路勤王兵马在阅兵典礼上亮相,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民心,宣示了大明的国威,更是震慑了各国使者。

此举当然也是董宣武的主意。为了这次阅兵,董宣武专门派出人手,对各勤王兵马进行了突击训练。

新天子崇祯皇帝在正阳门上发表了讲话。崇祯回顾历史,肯定了京城保卫战中,守城将士和百姓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并下诏此战所有阵亡、伤残将士和百姓,一率按五行卫的标准进行抚恤。所有参与守城的将士和百姓,都将会得到五两银子的奖励。所有参战的勤王兵马也有类似抚恤与奖励。

这次董宣武从倭国归来,搜罗来大量的银子,大明暂时根本不愁没有钱。董宣武,这些银子与其放在库房里发霉,还不如撒出来给百姓,补偿百姓的损失,同时激发百姓的爱国热忱。

此诏一发,顿时万民沸腾,众人山呼万岁之声,经久不绝,响彻天地。崇祯一登基就立刻得到了万民的拥戴。

接着,崇祯又发出了两道诏令:

一道诏令是《结社令》,准许大明百姓自由组党结社,但其宗旨和活动都不得危害到大明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以强迫或者欺骗手段吸纳成员,不得触犯律法,不得危害百姓。大明的所有社团政党都必须在官府新成立的党社司登记且接受党社司的监管。党社司隶属于礼部,将在各州县派驻专门的官员。

未经登记,不接受监管的社团政党将一律被视为非法组织,官府将会取缔,并会进行严格地打击。

另一道诏令是众人早已经期待已久的《内阁改制令》。

这两道诏令早在众人预料之中,反倒没有引起百姓太大的轰动。百姓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两道诏令竟然会这么快发布,原本他们以为,按照大明以往的效率,这两件事至少要讨论两三年。

新皇帝登基,普天同庆,自然要大赦天下。接着,崇祯皇帝又发布了大赦令。但是这次的大赦令出乎众人的意料,不同于往年,所有的暴力犯罪和叛国罪都不在大赦之列。

这同样是因为董宣武的主意,董宣武认为,暴力罪犯危害极大,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赦免了他们,等于是鼓励他们继续犯罪,将会使大明百姓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新天子的仁德不应成为他们免于受到惩罚的保护网,那样对遵纪守法的大明百姓不公平。曾经是警察的董宣武对此十分敏感。

至于叛国罪不得赦免,就更不必说了。现在皇太极的大军还驻扎在山海关附近,如果连叛国罪都赦免了,那岂不是鼓励大家去投敌?

本来,董宣武只打算赦免政治犯。只可惜新天子登基,大赦天下是惯例,受到的阻力太大,不得已,董宣武只好退而求其次。

新帝登基,内阁改制已成定局,不过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东林党、魏党也都需要对内部进行调整,组建成真正的政党。大明复兴会也要走朝廷新出来的流程,在社党司登基注册。经过讨论,大明复兴会也正式改名为大明复兴党,简称复兴党。

大明朝堂初步呈现出东林党、保皇党、复兴党三党鼎立的格局。

另外,各地州府官员还需要提前了解、熟悉改制后内阁,理解如何选举执政党,这也都需要时间。

朝堂初步决定,从崇祯元年正月初一开始,会派由东林党、保皇党、复兴党派出专人共同组成十五个监督小组,分别奔赴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收集各州府的选票。并于三月初一前运抵京城,在皇帝和各大臣的监督下,在太和殿公开进行统一的选票计数工作,并确定各党的得票多少。

新组建的内阁将会进行扩充,内阁正式阁臣人数将达到十一人,比目前扩充了四人。

在此之前,各州府的选票将会被密封于特制的漆盒之中,并用专门的封条封住,由东林党、保皇党、复兴党三党的专人和御林军看守,以确保事前无人偷看漆盒中的选票内容,并保证无人从中捣鬼,万无一失。

内阁改制的确定,终于解决了东林党与魏党火并的危机。

两党现在要做的主要事情不再是磨刀霍霍,而是派遣手下得力干将,秘密分赴全国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联络、说服各州府主官,投自己的票。

复兴党同样也没闲着,同样也派出了人手,到各地去拉票。

崇祯朝开朝的第一次朝会,董宣武联合几名大臣,上书要求彻查先帝落水一案,确定其中没有人从中捣鬼。

天启皇帝之死实在有些太蹊跷,疑点重重。

无缘无故,天子怎么会落水?出事地点在宫中西苑,不过是宫中的池塘,又不是在大江大河,不可能有大风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