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谈判3(1 / 2)
德卡本特话中包含着的拉拢意味,并表明了有意要与大明结盟的意思,董宣武当然听得明白。
董宣武微微一笑,说道:“德卡本特总督说得不错,自古以来华夏都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哪一国,相距多远,只要愿意与我大明和平相处,互通往来,我大明都非常欢迎,并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大明与荷兰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确因为彼此间不太了解,发生过一些摩擦,可是那只是过去,试问世间的朋友谁不是在磕磕碰碰中相互了解,最后结为知己的?
只要总督先生表现出诚意,愿意这一页翻过去,愿意与我大明建立友好的关系,我大明自然也愿意结交荷兰这位诚挚的朋友。
大明天华物宝、人杰地灵,也非常愿意通过经商贸易,与荷兰等泰西各国互通有无,携手共同营造一个新的世界。”
董宣武这番话说得十分含蓄,将德卡本特提出结盟的话题一语带开。在董宣武看来,荷兰现在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强大,但那实际上是因为西班牙衰落所造成的假象,根本不是可以与大明结盟的好盟友。
荷兰原本是西班牙的属地,十多年前(公元1609年)才趁着西班牙衰落而彻底独立,为了对抗西班牙,英吉利国也曾大力扶持荷兰,这才使荷兰有机会能一跃成为这个时代头一号的海洋霸主。
不过说到底,荷兰国本土面积太小,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而且国家的底蕴也远远无法与英、法两国相比,后劲不足。
原本的历史也表明,英吉利与荷兰两国交恶后,看上去十分强大的荷兰根本不是英吉利的对手,四次英荷战争之后,荷兰彻底垮了,最终沦为了二流国家。掐头去尾,荷兰真正统治海洋的时间也不过是数十年而已。
正因为如此,董宣武并不会愿意大明与之结盟,平白无故与英吉利交恶。而且,这时的欧洲,各国的关系错综复杂,董宣武也不愿大明搅入其中。
董宣武希望大明能在泰西诸国之间,采取一种平衡的策略,利用与泰西各国之间
互通有无,快速汲取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成果与精华,发展大明。而不是偏向某一个国家。
至少在大明稳定内部,建立起一支强大海军之前,董宣武认为韬光养晦,结好泰西诸国,不与他们发生大的冲突,是必须的。
当然,董宣武也不希望与荷兰国交恶,毕竟目前荷兰在海上的实力摆在那里,继承了西班牙造船成果的荷兰造船业,是当前世界上最发达的,是欧洲的造船中心。
据董宣武了解的情况,仅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地,就分布着几十家造船厂,荷兰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数百艘舰船,而且船只造价比英吉利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荷兰的商队拥有约一万六千余艘船只,足足占到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于这一切,董宣武眼红不已,很想把荷兰造船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弄过来,促进大明造船业的发展。
以雄厚的造船业为基础,荷兰的海军也同样很强大。原本的历史上,大明虽然两次打败荷兰人,但那靠的是人多、船多。
真要论起战船技术水平,大明已经落后了荷兰人好大一段距离。荷兰即便是用商船改造的准战舰,在现在的大明水师中,也很难找到能与他匹敌的。
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海战的战术和作战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大明水师相比之下已经落后了不少,仍旧以原始的跳帮冷兵器做战为主,已经不适应未来海战发展的需求了。
不错,董宣武从后世来,虽然并不太熟悉,但耳濡目染之下,当然知道后世的海军应该是一支什么样军队,以及军舰的发展方向。
可是海军是一支技术兵种,董宣武也仅仅只是知道未来的趋势,但军舰的具体结构,如何作战,如何配合,他一无所知。
就像他明明知道蒸汽机的出现,可以大大加快整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可是现在他却没办法造出蒸汽机。大明皇家科技院研制中的蒸汽机,效率极其低下,笨重不堪而且故障不断,连小型的水车也赶不上,完全不具有实用价值。
从长远来看,为了大明的安全和发展,海洋争霸,大明迟早都会参与其中。在此之前,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泰西各国的造船技术和海军作战经验,就是董宣武学习的重要目标。
正因为这些原因,董宣武才会说出那么一段不痛不痒的话,希望既能结好荷兰,引进荷兰的造船技术、海战经验,同时又不得罪泰西其他各国,影响大明与他们的交往。
听了董宣武的话,德卡本特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不过,这也在他意料之中。
这个世界,国与国的关系,纯粹是利害关系,在这一点上,泰西人明显要比大明理解得更为透彻。德卡本特认为,只要荷兰表现出其海上足够的实力,大明迟早会同意与荷兰合作的。大明庞大的人口,强大的陆军,正好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