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议立太子(1 / 2)
高飞以最为盛大的方式庆祝了高麟的凯旋,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看的出来高飞对高麟的溺爱。
当晚的酒宴上,高飞让高麟就坐在自己的身边,然后让高麟挨个敬西征军中的同僚们,如果不是他们,高麟也不会打胜仗。
酒过三巡,高飞、高麟以及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兴头上,此时但见盖勋站了起来,举着酒杯,毕恭毕敬地朝着高飞行了一礼,之后便缓缓地道:“皇上,我华夏国开国以来,已经过了十三年,十三年间,我华夏国一年比一年强盛,如今二皇子又征服了西域诸国,使得我华夏国的版图又扩大了,正值欢喜之时,老臣以为册立太子之事也应该提上议程。二皇子从一个最普通的士兵做起,短短的四五年间便已经以功封王,更兼二皇子勇冠三军,三军为之折服,老臣以为,不若册封二皇子为皇太子,作为国之砥柱,岂不甚好?”
此语一出,本来噪杂的大殿之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许多人都愣在了那里,端着手中的酒碗一动不动,将目光移到了他们的皇帝高飞身上。
高飞的脸上依旧还是那副笑容,刚想张口说话,便见田丰立刻站了起来,言辞激烈的反驳道:“太尉大人此言差矣,自古君王多是立长子,燕候乃皇长子,而且燕候才华出众,智谋过人,屡次在和吴国的暗中较量中建树颇多,若立太子,燕候乃首选之人。自古长幼有序,如果废长立幼,只怕天下人心有不服!”
说完之后,田丰便站了出来,跪了下去,朝着高飞叩头道:“皇上,老臣以为若册立太子,只能立皇长子。”
盖勋道:“田丞相所言虽然有理,但是论功劳,燕候怎及大将军王,大将军王在西北四五年间,先平西羌,后征西域,就连鲜卑、乌孙、匈奴都尽皆臣服,大将军王在外夷人的心里名声赫赫,也只有大将军王才能安抚外夷。燕候虽然是皇长子,但是皇上乃千古一遇的明君,定然是择优而立,岂能以为燕候是皇长子而就立为太子?”
“皇上。”邴原、管宁也同时站了出来,然后跪在了高飞的面前,异口同声地说道,“册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关乎国家之根本。太子乃是一国之储君,是以后要继承帝位的人,大将军王虽然是勇冠三军,名声在外,但是若论治国之术,恐怕大将军王不及燕候。除了武勇之外,臣等皆以为燕候才智和见识都超过大将军王,燕候若为储君,以后如有战争,派遣一员大将便可,君王留朝,不必外出,专心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使得百姓丰衣足食,这才是长治久安的万全之策。臣等以为,燕候近年来功绩非凡,处理事情又非常得当,近日在荆州更是整顿当地吏治,使得全州肃然,实乃是未来帝王的上上之选,请皇上三思。”
盖勋势单力薄,一人之口无法辨过田丰、邴原、管宁三人之嘴,急的抓耳挠腮,随后便朝高麟党人使了一个眼色。
于是,商业部尚书钟繇、户部尚书贾逵、工部尚书司马防、兵部尚书王文君、礼部尚书国渊、刑部尚书王烈、吏部尚书崔琰及各部侍郎纷纷而起,一起跪在高飞的面前,同时大声喊道:“臣等皆以为大将军王文武双全,当立为皇太子。”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紧张万分,支持高麒的人是整个参议院,而支持高麟的则是除了情报部、外交部的六部尚书和侍郎,这么一对比,高飞便看的一清二楚,脸上的笑容也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换来的却是一脸的愁容以及眉头紧锁。
高麟坐在高飞身边,以目视马岱、郭淮、张雄、甘小宁、臧艾等人,马岱等人便会意,纷纷跪在了地上,齐声高呼道:“末将等皆以为大将军王只适合带兵打仗,并不适合治理国家,皇太子之位,还请陛下按照长幼次序册封燕候,末将等也必然会誓死效忠华夏国。”
这一突然的变故,让盖勋、钟繇、贾逵、司马防、王文君、国渊、王烈、崔琰等人都吃了一惊,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太史慈和张飞一直没有开口说话,两个人不敢擅自议论,所以一直静默。太史慈是因为西征的时候犯过错,虽然高飞一直没有处罚他,但是心中却觉得没有脸面说话,而张飞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发言权。
除此之外,在座的贾诩、荀攸、郭嘉、庞统、司马懿、太史享、关平等人都没有说话,贾诩、荀攸、郭嘉三人都是镇国公,说话的分量极重,但是他们三个人心里都明白,此时并不是立太子之时,更何况如果真要册立太子的话,高飞也必然是心中有数的。其实,贾诩是高乾、高坤的外公,他知道高乾、高坤肯定没戏,所以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荀攸的内心里是支持高麒的,而郭嘉的心里却是支持高麟的,三个镇国公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看着。
对于庞统、司马懿而言,这种场合下,他们不便说话,两个人都是智者,头脑很清醒,所以也效仿贾诩、荀攸、郭嘉一言不发。太史享、关平不说话是因为两个人根本没有发言的余地。
无论是太史慈、张飞,还是贾诩、荀攸、郭嘉、庞统、司马懿、太史享、关平这些没有说话的人,都对马岱、郭淮、张雄、臧艾、甘小宁五个人异口同声的话感到诧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