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1 / 3)

加入书签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寒风呼啸而过,崇祯的心情却激荡起伏,恨不能高歌一曲,以解心中的畅快。

曾几何时,开疆拓土不正是他心中的愿望。

不意,随着时局崩坏,朝臣为一己之私相互争斗不已,加上天灾频频,建奴崛起,这一切仿佛镜花水月,再不复矣!

今日,秦爱卿的一席话,让他心中的激情重燃,这简直就说到他的心坎里。

校场冷寒,并不是谈话的好场所。

在秦浩明的邀请下,一行人往永定门的帅帐走去。

刚刚落座,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的要求秦浩明继续起先的话题。

秦浩明莞尔一笑,崇祯皇帝是急性子,还果真是名不虚传。

不过,这也是他希望的。

急性子的人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当面锣对锣鼓对鼓说开就好了。

毕竟,有些事情不说开,日后彼此猜忌隔阂,最终兵戎相见,生灵涂炭,反而不美,

“古时地广人稀,先人刀耕火种,拓荒养民,以致民风淳朴,文明始兴。

至炎黄昌盛,人口繁多。地力不足,发展受限,于是西民东进,南人西上,则有逐鹿之战。

黄帝灭蚩尤而沿黄河东扩,遂有中原腹地也。此乃万民求生之所愿,岂是二三部族首领可为?”

见几人点头,秦浩明接着说道:“周王封建,西秦苦寒于雍州,望中原而生羡,遂有壮志雄心,乃有武勇之风。

西灭犬戎,南争诸侯,百战之下,终成大国。

秦穆公用商鞅变法,虽触怒权贵而遭车裂,可其法依存不改,乃至国力昌盛,威震六国。

穆公之后,其后代又岂是代代英主?

然西秦纵有起伏,仍不坠其势,厉兵秣马虎视眈眈,以窥视天下也!

反观六国,赵武灵王、齐威王、齐桓公、燕昭王、魏惠王雄才辈出,又坐拥富庶之地,阵万乘之军,何以不能一统天下,竟合六国之力不敌一秦乎?

致始皇诛灭六国,虽止于两代,然四十万北击匈奴,六十万南下大海,得天下而不守成,又岂是千古一帝可搪塞之,实乃西秦代代野心所积聚而发也!”

纵观历史,秦国能得天下,绝不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大秦军功集团和大秦子民尚武的风气集聚而成。

一代不行,就祖祖辈辈传承下去,终有始皇一统天下。

秦浩明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激起鼓舞大明各阶层的野心,唯有如此,汉人才能走出去,不再局限于一个山头争王争霸?

用一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必须出去走一走。

当然,在秦浩明的眼中,他是带着刀枪出去走。

只知家里横算什么英雄?

杀来杀去都是杀自己的同袍族人,难道他秦浩明穿越回来,就是为了杀汉人,那和张献忠、李自成之流有什么区别?

澳大利亚,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英国佬拿来作为流放囚徒的地方,都可以自力为国,难道他一个后代人还不知道不成?

崇祯皇帝点点头,又摇摇头,沉吟片刻对秦浩明说道:“你之言虽有其理,却也太过武断。

秦灭六国,不止于征战,也在谋略及地利也。若非西秦居于函谷关外,坐视战国相争而耗尽其力,岂有始皇一统?”

秦浩明长叹一声萧索说道:“燕独据辽东,赵雄霸燕云,韩魏拥腹地,楚有长江险,齐有山海利,孰无地利乎?

秦有英主贤臣,六国岂无明君良相?何以六国居安厌战,唯独秦以武勇开拓为荣?

皇上请联系实际想想,当初建奴在黑山白水间,可有任何地利之说?

可现在如何?

东有朝鲜为腹心,西有漠南蒙古阻隔其他鞑子部落,南取大明辽东全境为国土,北则是他们的祖先之地,可谓态势已成。

这样比较,皇上可觉得建奴跟当初的秦国可有相似之处?”

崇祯低垂龙首,长叹一声,摇头不已。

是啊,建奴生于苦寒之地,一饮一食皆要靠掠夺大明才能富足。否则,他们只是一个部落首领,谈何立国?

这也是当初称他们为奴的原因,可现在呢?

注视着崇祯皇帝略显悲伤的脸神,秦浩明不依不饶继续说道:“吾辈读史,为汉武而壮怀激烈,为唐宗而拍案叫绝。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醉酒而歌,慨当以慷,恨不得拔剑四顾,再复祖先荣耀于今。

敢问皇上,若您降旨挥师再征西域,光复汉唐旧地,不知天下万民,又有几人雀跃以从?”

崇祯苦笑连连,坦然言道:“不能,不说百姓不知兵锋之利,便是大明卫所边军,要他们征战苦寒之地,估计也不会应承。”

秦浩明点点头,这就是大明长达两百多年来,重文轻武的窘境。

太祖成祖年间,手指所向,便是兵锋所指,大军立马可以开拔。

现如今,能防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