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一个商机(1 / 3)
回去的路上,秦天柱一直默默不语。
周嘉朋问道:“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也没什么,”秦天柱晃了晃脑袋,驱逐脑中的杂念:“朝廷台把考核标准由最高收视率改为平均收视率后,我考虑了一番对我们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影响!”
“噢!那你有什么发现吗?”周嘉朋似乎引起了兴趣,他自己对这方面的考虑倒不是太深,觉得可能只是朝廷台对广告商要求的一种回应措施,对他们这些制作单位来说,应该影响不大。
“以我个人的意见,其实还是按照最高收视率来评价,对我们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
秦天柱停下脚步,看了看周嘉朋:“按平均收视来衡量的话,相对来说对剧集一开始的收视率要求就高了。要提高开播时的收视率,制作单位能怎么办呢?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增加剧集的宣传费用,二是请大腕,大腕演员,大腕导演!”
这两条路,对电视剧行业来说,都不是什么有益的措施,只能导致剧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中,投入到明星大腕中,而对电视剧本身的制作费用,反而捉襟见肘。后世国内的电视剧产业虽然发展不小,但在剧集质量上的进步始终不能让观众满意,主要的还是没有把钱花到刀口上的缘故。
周嘉朋劝道:“小柱,你说的是不错。但这种事关行业发展的事情,我们也没法改变,只能是去适应了。更何况,你说的这些,对这一行的新加入者可能不利,对我们梅花公司来说,只要我们公司发展的好,反而利于确立我们对后进入者的优势。”
秦天柱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以《潜伏》来说,自己事前就策划了不少新闻,公众对此剧的关注度是有的,可不比《恰》剧那般开播前默默无闻的样子。另一方面,公司也确立了发展明星经纪的业务,如果这一目标也进展顺利的话,梅花公司以后倒是可以凭此条优势向同行征收明星税了。
只是无论如何,梅花公司还是必须把赚到的钱,都投入到制作费用中去,唯有如此,电视剧的质量才能不断进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表率。
周嘉朋有些叹息道:“其实我倒是想到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你有没有感觉,我们这些电视剧制作单位在电视台面前,真是一点发言权都没有。这次朝廷台说是让我们过来谈谈购剧模式变动的问题,说是谈判,其实根本就是通知下我们,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秦天柱也有同感,在目前的市场生态下,电视台就是爷,而朝廷台就是国内最大的爷,价格的多少,基本上是电视台说了算。
见秦天柱紧锁眉头,又为这件事烦上了,周嘉朋反倒过来开解道:“算了,谁让电视台是我们的顾客呢,市场经济嘛,顾客总是最大的,我们必须适应这点!”
话虽这样说,这种受制与人的感觉总归不太妙,两人都感到,梅花公司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
八月四日,秦天柱在家里招待了两位客人。
一个叫钟鹏飞,秦天柱在拍《恰》剧的时候就认识了,算得上是个谈得来的朋友。一个叫唐德闵,是李建衡的姨夫,在工商银行巨江市分行工作,做的是银行贷款业务,是个很会来事很会搞人际关系的人。
他今天把这两人叫到家中来,是因为在申海市拍戏期间,发现了网吧的存在,这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他的记忆主要来自于一个十几年后的宅男,除了脑中有不少优秀的影视剧作品的记忆外,能够赚钱的信息其实不多,像那种股票期货类的走势信息,限于生活层次和个人兴趣的缘故,那是一片空白。
直到在申海市看到了网吧的出现,秦天柱才敢确认自己终于又找到了一条稳妥的发财大计,他看过后世网上不少的文章,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没有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投身网吧这一暴利行当。
现在是1998年,正是网吧这一行暴利开始的时候,既然如此,秦天柱有什么理由放过呢?自己手中的850万美元的现金,也总算是找到投资渠道了。
而眼下的这两人,就是秦天柱选定的网吧计划的执行人。母亲凌雅雯在高考结束后,就经常被自己的学生家长们邀请出去做客,答谢师恩之类的活动,家里只有秦天柱一人。他只能自己招待请来的两位朋友了。
唐德闵是个近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当初被自己的外甥李建衡说他们班的同学秦天柱,找他有事相商的时候,他就纳闷不已,自己与秦天柱素不相识,他找自己干嘛?
好在,他也知道秦天柱不是一般的少年人,肯定不是没事恶作剧,故意来消遣人玩。
“秦少,不知道你找我来是……”
秦天柱与两人都没有太过深厚的交情,与唐德闵更是初识,他也就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找你们来,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发财的!”
这话让两人有点突兀,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彼此间也不太熟,让他们不得不防。
秦天柱也不管他们一脸的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