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宣传机器,全力开动(1 / 5)
星期一,秦天柱回到学校上课。他一到教室,就被班上的同学围到中间。
“秦天柱,太牛了!新闻联播前两天播的都是你的新闻!”
“是啊,这待遇都快赶上国家领导人了!”
“秦天柱,《恰》剧最后一天的收视率怎么样?”
“秦天柱,我昨天跟我隔壁一女生说你是我同班同学,人家老说我吹牛,你要为我作证啊?”
“秦天柱,我妹妹很喜欢你,她要个你的签名!”
“秦天柱,我姐姐说你是他偶像!”
李建衡拿出班长的威严来,“好了,大家有问题一个个来,不要乱!”
他说完后,走到人群前面,对秦天柱说道:“柱子,星期六的新闻联播你看了吗?”
秦天柱点点头道:“看了,有你,有辰光,还有晓蓓的!”
听到秦天柱看了星期六的采访,李建衡急急解释道:“柱子,我真是冤枉啊,你可得相信我,我那天采访的时候,说得可都是你的好话。”
看秦天柱没什么反应,他接着说道:“当然,我承认我那天是说过你成绩很差。那是因为那记者问我你以前的成绩怎么样?我当然只有实话实说,然后我重点介绍了你最近一年的巨大进步,想不到最后怎么只播了我前面这几句话呢?”
一旁的曾辰光也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张晓培重重点了点头,附和道:“我说你上课走神睡觉,是想告诉他们其实你那是在思考,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汗,我的晓蓓诶,我那可真是在睡觉。
“好了,好了,大家别忙着解释了!”秦天柱向大家开解道:“你们后面说我怎么厉害,怎么好,人家根本不关心。人家就是要把我塑造成一个在学校不怎么样的差生,然后却制作出了让人惊艳的作品,这样的新闻才有冲击性和爆炸性。所以,你们后面的话,因为政治不正确的缘故,被编辑掉了!”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张晓蓓有点愤愤的想到,这些记者还真是焉八坏,经他们这么一编辑,这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反过来了嘛。
这时周建国抱了一堆报纸走进了教室。“这些是近几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我们《恰同学少年》的评论,我把他们放到教室后面的报刊栏里,大家翻阅的时候,注意爱护,别人还要看呢!”
呵呵,还真是不少,厚厚一叠的报纸中,都有《恰》剧的评论文章,而且还都是刊登在许多大报的重要版面上。秦天柱看了看几篇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人民*日报》署名艺文的评论文章:壮哉,《恰同学少年》!
笔者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冲动,此刻自己的眼眶依然含着泪水。
两集电视剧,一个半小时,自己是在激动中度过的,激动得难以自抑,激动得不符合我的年龄和如今日渐冷淡的这个社会!看前两集的时候,笔者已经产生要为《恰同学少年》写点评论的想法,但觉得还早,总要等看完吧?不然怎么下笔?
然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等不下去,看它的每一分钟,都仿佛在催促我,不,不是它催促,是剧中那股蓬勃的精气神感染着我,让我无法等下去。
它太震撼了!
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今天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而震撼吧?
想到壮哉一词,是晚上看这部剧时,突然跳进脑海的。当时剧中正出现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一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那种冲决一切、沛不可当的青春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
这种感觉多么的久违啊!在这个理想缺失、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部电视剧还在堂堂正正,展现理想,展现志向,展现精神追求的高于一切,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正如今晚剧中蔡和森的一句台词“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这种追求和信念,自古曾见于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但自五四之后,如今的中国人中,又还剩下多少?
仅仅看了几集,我已经深切地体会到,青年毛主席这个形象,只是这部剧作者借用的一层外衣,这部剧真正要反映的,是教育,彻头彻尾,它的目的分明只有一个,反思目前中国严重而迫在眉睫的教育缺陷。
它是在疾呼:我们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这一天了!
于是,它写一位优秀的校长,写一群优秀的教师,写一种开放的、尊重个性却又不失规则的教育理念。它给教师们的篇幅,并不少于主角等人,甚至更加浓墨重彩,由此,我们也足以体会到这部剧真实的创作含义。
剧中对第一师范的教师和教育的描写,也许不乏美化,但却让人信服。民国初年那种开明的教育风气,当时学校的观念、教师的责任感,以及那种师生关系,对照今天,又是何其具有现实的启迪?
今天,我们还有这样富于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看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