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困,玩火的后果(1 / 2)

加入书签

有光,就有水面!

时间来不及犹豫,阿蛮一头扎进洞里探路,其他人鱼贯而入。

殷十六水性好,他断后。

水道入口仅一人多宽,刘驰驰正担心着殷十六的身躯是否进的来的时候,他竟然灵活地一扭身子进来了。

游了不过十来米,水道豁然开阔起来,刘驰驰脚尖一点水底的地面,带着两人竟然浮出了水面。

原来这条水道就似一只入口很窄的瓶子,过了瓶颈就是宽阔的瓶腹——水道的腹地。这水道的腹地有两人多高,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只要有了空气,游起来就轻松许多,加之殷十六和阿蛮水性俱佳,轮流换着带三个女的,很快游到了洞里的岸边。

这是一座天然的岩洞,一端在山腹部,一端在湖里。

十几人搀扶着一一上岸,寻了一块较干燥的地面聚在一起歇息。

洞里阴冷潮湿,几女全身湿透冻得不行,只好互相挤坐一起取暖。

刘驰驰皱起眉头,正准备跟殷十六他们商量怎么才能尽快出去,忽听得阿蛮说道:

“少爷,那麂皮袋子或许能派上用场。”

一句话说得殷十六忽得想了起来。

原来殷十六父亲早年间在南海诸岛从事贸易时,时常坐船来往于岛屿之间。一旦遇上暴雨海啸的恶劣天气,常要被困在一处,有时长达十几日。因而,几次之后,他们便自己制作了一个随身备急袋囊。这种袋囊由整张麂皮分了两层制成,整体没有一丝拼接,开口处用当地牢固的藤线扎紧,确保了防水防潮。袋内多放一些备急物资,诸如绳索、针线、小刃和引火工具之类,贴身存放。

由于阿蛮是当地人,早期又经常跟随殷父出海,所以自然身上也备了一只。

殷十六一拍脑袋欣喜道:“我怎么忘了这'宝物',赶紧拿出来!”

但问题是,光是有了引火工具还是不行,哪里找生火的材料呢?

几个人在洞里四下摸索着找,希望能找到一些枯树枝之类的。

刘驰驰顺着水面的光亮往上看去,只见他们头顶的斜上方十几米处的峭壁正有一个不大的洞口,洞口处树枝茂密,几乎遮盖住整个洞口,只留了树叶间一两道间隙照进月光来。

他思索,虽然那洞口太高,又陡峭得厉害无法攀爬,但洞口附近一定有枯断的树枝掉进来。

他顺着石壁腾身起来,手攀住岩缝往上爬了两步,最后身体就势一落回到地面,手上已经多了几支粗大的枯枝。

这样来回几趟,面前已堆成一堆。

有了枯树枝,阿蛮很快把火打着点上。

洞内火光渐大,大家围火而坐,逐渐暖和起来。

冷海图站起来清点人数,除了殷十六、阿蛮、简家兄妹、刘驰驰和孟小仙、他和女儿冷泠烟以外,还有五个弟子一起跟着逃了出来。

冷家总共就出来七个人,其余人在那火海之中估计难有生路。

看到如此惨淡情形,冷老爷一时神伤,不免有些凄凄然。

殷十六看各人皆静默不语,便打开话匣问道:

“冷老爷,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跟卫将军府结下这么大的怨仇?”

冷海图从思绪里拉出来,叹了一口气道:

“这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我冷家世代以制作烟花爆竹为业,我本人虽为陌者,但也只是为卫将军军队做些烟雾障、烟雾信号和烽火引子而已。三年前,我儿冷泠竹无意在我老宅后院发现一本《山河火器谱》,书上明确记载着若干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

“《山河火器谱》?”

刘驰驰依稀记得在北宋一部官修《武经总要》的书中,记载过这部《山河火器谱》,说这部书是中国记载火药武器的最早著作。

“是,此书为我家族先人而作,后由于举族迁移多次后遗失,不想竟被我儿在后院地下找到了。”

“哦,是这样。”殷十六想来也听说过此书,一起点头道。

“我将此事上报于王建,想不到王建对此甚感兴趣,命我暗中研究此书所记载的火药武器。”

刘驰驰心思哪有军人对武器不感兴趣的。

“那王建何至于派人马来加害你家呢?”小仙偎着刘驰驰烤火,情不自禁地问。

“都是我那儿子冷泠竹惹出的事端!”冷海图看了眼冷泠烟叹口气接着说:

“我那儿子自幼跟随我学习硝石硫磺制作焰火之术。他天赋秉异,颇得其中精髓,获得《山河火器谱》后日益钻研,技艺更加精进,前些日子竟然造出了'飞火'发机。”

“飞火发机?”

“噢,其大概就如抛石机一般,只不过抛出的是点燃的火药包而已。”

刘驰驰懂了,火药包里包裹了铁蒺藜、石子之类的坚硬物。火药包在落地处爆炸,产生的爆破力在冷兵器时代所产生的杀伤力将是惊人的,就似刚才在后院的爆炸一样。

他点点头,知道这个发明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