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刘基和常遇春(1 / 2)

加入书签

“将军!”胡大海的人纷纷拿起武器,想要冲上来营救,却被胡大海厉声喝退。

“站住!忘了我是怎么教你们的吗?小不忍则乱大谋!都给我退下!”

朱元璋冷着眼:“倘若不是你脚上的伤,我当真赢不了你。我很好奇,你这么厉害的武功,究竟是谁伤了你?”

胡大海不屑:“我输了便是输了,问那么多干嘛?”

“他的伤,是在雁鸣山脚下的清风镇上,被马车给压的。”一个带着斗笠的青衣人缓缓而出。

“不错,当时一个车夫喝醉了酒,没有注意到马车前面突然出现的孩童,倘若不是胡将军舍身相救,恐怕那孩童早已经死在马蹄之下了。”另外一个白衣斗笠人一边补充一边走出。

朱元璋缓缓抽回胡大海脖子上的匕首:“我杀过不少人,但是从来没有杀错过人。这一场,我赢了。接下来,你们派谁出战?”

剩下的几场毫无疑问,胡大海手下的将领再强,也不是汤和与徐达的对手。

在朱元璋的交代下,汤和等人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下死手重伤对方。

胡大海不是糊涂的人,战斗结果无可争议,胡大海痛痛快快的交出怀远大印。

整个怀远城八万守军,全部跟随胡大海加入了朱元璋的麾下。

而那两个斗笠人,穿青衣的叫宋濂,穿白衣的叫刘基,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胡大海刚刚挖回来的谋士。

这两个人的到来,在朱元璋称霸的道路上,点亮了他前进的启明灯。

看着怀远的地图,朱元璋心头涌上一丝豪迈与感慨: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再也不是那个四处游荡,还需要跟狗抢食物的穷酸刺客了!这座产粮大城,每年能够供养整整二十万义军!

想到这里,他就像一个刚刚发财的土财主,想再听听自己的资产到底有多少。

“李善长,告诉我,我们现在能够供养多少部队?”

李善长笑着回答:“三十万。”

“三十万!?”这一下轮到朱元璋诧异了,“不是二十万吗?哪里又多出来十万?”

李善长指着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沃野道:“之前是二十万,可是我跟宋濂,刘基商量之后,发现我们可以供养三十万部队。”

刘基点点头:“没错,现在江南局势基本稳定,距离渡河征讨北方元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士兵可以放下刀剑,拿起锄头,整整十几万的壮劳力投入生产,多养活十万兵马,不成问题。”

朱元璋两只眼睛直冒小星星,他一把抓住胡大海的肩膀,指着宋濂和刘基问:“你是在哪里请到这么厉害的两位先生的?”

胡大海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去清风镇打酱油时遇到的。”

部队驻扎下来之后,刘基、李善长、宋濂三人为朱元璋定下了“光积粮,缓称王”的基本方针,这项方针,毫无疑问,成为朱元璋踏上争霸之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怀远城的士兵在政策的鼓舞下,埋头扎进生产劳作,整个怀远城,欣欣向荣。

朱元璋在刘基与李善长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濠州城,一是要带回横涧山收的那三万人兵马,二十到濠州城去,再招他个几万人,毕竟现在的朱元璋,已经不是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农民,而是可以一顿饭吃二两猪肉都不心疼的大地主与革命领袖了。

濠州城的百姓听闻朱元璋要来招收兵马,跃跃欲试的热情似冲天火焰,压都压不住。

就连郭子兴都酸不溜秋的说:“你小子,把我濠州城的壮士,都给带走了。啊,还拐了我的女儿!”

朱元璋哈哈大笑,举杯便饮。

马春花等人坐在一旁,其乐融融。

很快,在濠州城,朱元璋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考虑到部队的编制,在刘基与李善长的建议下,就在这批新兵中间举行一次大比武,选出两名先锋官来,让他们各自带领一万人,进行部队建设工作。

新兵演武大赛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不乏勇猛之士,看的朱元璋等人心花怒放。

到了最后,两员猛将经过重重选拔与战斗,成为了先锋官。

朱元璋亲自到现场授印。

“叔叔!”左侧的先锋官浓眉大眼,身材健硕,见到朱元璋便拜。

“叔叔?”朱元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舅舅!”右侧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的年轻小将也拜了下去。

“舅舅?”朱元璋哑然失笑,这算什么?认干爹吗?

还没等他发话追问,左侧那先锋官便朗声解释:“我是您的侄子,朱文正啊。”

另外一名先锋官跟着解释:“我是您的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满脸黑线,摆摆手:“新选出来的两名先锋官就是你们?”

二人脸上颇有自得之意:“正是我们。”

朱元璋回头瞥了一眼李善长和刘基:“掺了水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