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1 / 2)

加入书签

就连一直自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张商英,听到郑伯举的这话,也是瞬间变色,猛然回头目光灼灼。

太过意外了些!

要是比较开封知府和广东安抚使哪个更重要,还真是很不好比较的一件事情。对崔相这样门生满天下的老人来说,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地方上,似乎都没有什么两样,而地方上似乎更容易让他大展手脚,同时又不像在朝堂上时那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钳制。

可是薛明不同。

他还太过年轻,虽然如今已经在朝堂上占据高位,可是资历毕竟浅薄。更重要的是,他这么快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走完很多人也许用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走完的宦途,最为重要的是,他做的那些事情都在汴京城,都在赵佶的眼皮子底下。

银夏城中生的事,那也是因为有种师道和张商英两人在背后支撑着并且相信他,若是没有种师道的支持,怕是换做任何一个人,在银夏城那种情况下即便有着再多的手段也是莫可奈何的。

开封是大宋朝的都城,同样也是薛明的根基之地。

在汴京城,上有赵佶和福庆公主的照拂,下有张商英、郑居中等一帮盟友,所以薛明在朝堂上可以嬉笑怒骂不看任何人脸色,可是出了汴京城呢?

广东等地,可是崔许之经营了十数年之久的地方。崔许之何许人也?门生故吏遍布大宋朝野上下,在此之前不是没有人觊觎广东的富饶和那封疆大吏的位置,为什么无论是宗室还是理学一派亦或是张商英都没有任何的动作呢?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广东安抚使的位置,若是没有崔许之门生们的支持,怕是安抚使的位置都不能坐得安稳,更不要说做出点比较出彩的政绩用作晋身的资本了。

崔许之连赵佶的面子都不卖,放着堂堂右丞相和枢密使的位置不要,却偏偏要守着广东,就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能知道他在广东倾注了何等样的心血。

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崔许之是这样的人,他的门生故吏也大多如此,所以,没有人愿意无端的树敌,跟一帮死脑筋的书生死磕。

薛明离开汴京城,以他现在的实力,到了广东怕是先就要面对崔与之的那帮门生们的各样刁难了。束手束脚之下,还能有何晋升的余地?到时候灰溜溜的回到开封,怕这广东之行就将会是他一辈子的污点吧?

张商英很清除薛明的性格,若是真在广东吃了亏,他跟崔与之的门生故吏怕就是不死不休之局了。

至于功成身退,将广东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收服崔与之留下的门生故吏……张商英还真是从来没有想过。

郑伯举这是想做什么?

张商英神色变幻不定,盯着郑伯举看了半响,随后将目光移向真正的当事者薛明,却现薛明正也看着他。现张商英的带着寻问之色的眼神,薛明心中微暖,笑着对张商英缓缓摇摇头,随后再点点头。

薛明的这个动作,让张商英心中一震。

联想到刚刚赵佶的态度,再想想郑伯举这没有道理的力荐,张商英终于明白,这不是郑伯举的挖坑之举,而是薛明主动要求要到广东那个是非之地的么?

只是,汴京城有什么不好吗?却非要去趟广东那浑水?

张商英心中满满的纠结和无奈,最终化作颓然一声长叹,收回准备跨出去的右脚,不想也不愿再有任何的动作。

看着神色复杂中带着几分无奈和不满的张商英,薛明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愧疚。

想想这近十个月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张商英等人的大力支持,他真要想这么快就爬上现在这个已经隐约能够窥视相位的高位,就算是有赵佶的照拂,怕是也没有可能的。

虽说张商英也是为了自保,重新获得赵佶的信任减轻赵佶对张氏一族的提防才选择跟他结盟,可是,仅仅就目前能够看到的结果来说,两人的目的都差不多达到了,只是薛明获得的更多罢了。

可是这愧疚,并不能成为让薛明改变的主意的原因。

没错,去广东,是薛明主动跟赵佶提出来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薛明不是不懂,他同样也知道,在汴京城中,他有着赵佶照拂,有着太子亲妹福庆长公主的照拂,只要他不做出卖主求荣的事情,只要熬到一定的年限资历足够的话,往上更进几步那是顺理成章之事。

不过汴京城里面这浑的不能再浑的水,薛明还真的不想再趟了。就算有赵佶和张商英从旁帮衬,不过薛明却不想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没用的内斗之中。

张商英想要什么,薛明很清楚。张商英最后是个什么结果,薛明也知道。现在李邦彦已经被她笼络到手下,杜范虽说立场不明,不过理学一派的影子深浓,只要保证张商英不会像原本历史上的那样被赵佶扫地出门就足够了,至于其它,没有实力的话,李良度还是随时想来随时想走。

银夏之战,告诉薛明,想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目不见耳不闻,不是不可以,可是他却做不到。蔡州等地的惨状薛明亲眼见过,他清楚如开封这样的繁华之地若是落入西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