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1 / 2)
“圣上,赵少卿虽是皇姓,却早就跟吾皇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否则也断不会成为大理寺少卿。康大人不问青红皂白血口喷人,还请陛下明鉴。”
王全安只是经过短暂的惊慌,随即马上拜伏于地大声喊冤道,甚至还有倒打一耙的趋势。自始自终王全安都没有看过一眼他的恩师、一直带着疑惑震怒难以置信等各种复杂之色看着他的袁成。
袁成的神色不似作假,却又让人当不得真。毕竟,在这个尊师重道跟甚父子之情的年代,一旦一个人背上叛出师门的污名会是个什么下场,所有人都知道。
“臣也以为王侍郎之言是大大的不妥。台谏监察官,为天下为圣上监察官,察奸惩佞之所,此等关乎国本之要职,非得一员久经官场磨砺、心性沉稳之大员才能担纲。赵少卿虽在大理寺任上兢兢业业,却鲜其余磨砺经历,若是冒然委此等重任,实是有些操之过急。臣以为吏部侍郎李卓,沉稳妥帖,接掌台谏担纲御史大夫最好不过。”
说话的却是上任才两月有余的户部尚书郑伯举。
吏部侍郎李卓,刚刚上任的左丞相余深本家侄儿,从县令做起,一步步累功升至吏部侍郎,虽说背后有余深的关系,可是他本人的能力却也是不差,仅仅凭着履历一项就要比赵末这个大理寺少卿不知道好看上多少。
见到郑伯举出声,朝中诸臣心中无不一凛。
郑太后在后宫之中鲜有声音出,几乎等同一个透明人,连带着整个郑氏一族也都很是低调,鲜少参与朝中政争诸事,大多数时候都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与在涉及到赵佶有关的事情上时,也甚少听到郑氏官吏的声音。
可是自从皇长子与福庆公主遇刺之事之后,郑氏一族似乎陡然活跃起来,先有郑伯举异军突起的成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宋朝的国库根本。当然因为市舶总司的分润,户部如今的职权比之以前要弱上不少,可是毕竟还是朝中六部之一,是仅次于吏部的实权要职。
随着皇长子福庆公主的遇刺,有关福庆公主去太后寝宫跟郑太后相见的种种也渐渐都传了出来。不管心中有何种猜测,至少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如今的后宫要比之前和谐的太多了,正太后和福庆公主两人似乎也有联手共掌后宫的趋势。
两个女人的联合,自然也会影响到朝堂上郑氏一族同相传即将同福庆公主订婚、当下是如日中天的薛明之间的关系。
听到郑伯举的话赵佶脸上的阴霾稍缓。
赵末见到如今这种状况,心中苦笑不已。他确实很想要这御史大夫,可是他更知道,除非赵佶不做这个皇帝,否则这个御史大夫他是绝无可能的。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虽然不知道那位嗣秀王爷是出于什么心思将他给了推了出来,可是赵末并不想死。他知道自己应该主动一点儿了,迈步出列,躬身道:
“臣,磨砺不够资历尚浅,自觉无法担纲此等重任,还请吾皇另选良臣,谢陛下隆恩!”
赵末主动请辞的话,再次让满殿群臣惊诧莫名,愈的感觉今天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过诡异了些。一时间殿中群臣哗声四起。
严格来说赵末确实算不上宗室中人了,虽然他确实是赵姓,可是若不是跟嗣秀王赵世将有着一层关系在,就凭他这支血脉早就稀薄了不知道多远的赵姓,是万万做不到大理寺少卿这样一个不太重要却又绝对不轻的位置上的。
御史大夫的位置王全安竟然敢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事先肯定是得到赵世将甚至袁成的授意的,可是如今作为当事人的赵末看模样,如果不是装的话,那么很大可能还真是一点儿也不知情。不然赵末也不会有胆子说出拒绝的话。
没有提前告诉过赵末,而赵末竟然说出了拒绝的话,这要是让赵世将知道,赵末如此背叛,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就连薛明听到赵末自辞的话,也不由得暗叹,烂泥终究是烂泥,就算这么扶也是上不了墙的。
赵佶听到赵末的话明显也是一愣,显然没有想到赵末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掉链子反水了,这实在是太过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既然赵卿自己都认为资历不够,那此事就此作罢。至于郑卿家举荐的李爱卿,跟李相的关系是在是太过亲近了些,于制不符,诸卿可还有合适的人选……”
说到这里赵佶询问之后只不过是过了两息吧,眼见殿中有人身体微动,立马自问自答道:
“既然诸卿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台谏之事就暂且放下容后再议。相府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佶根本没有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而是很明显的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将台谏御史大夫的事情轻轻带过了,却是一下堵住了那些有着准备还想要进言之人的路,让他们不得不将到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
显然,赵佶也是担心如果继续在台谏御史大夫的事情上纠缠下去,谁知道宗室和别的一些人又会整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太子已经立下了,宗室中人眼见之前一直巴望的大宝之位无望了,这个时候颇有些图穷匕见的意思了。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