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1 / 2)

加入书签

“下……属下遵命!大人保重!”

李文星的话,让薛明不由微微一怔,其余杨度、李邦彦、方和、李邦彦、赵壹等人听到李文星这句话,脸上神色也是无不一变。

下官到属下,两个看似变化不是很大的称呼,却是透露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思。这算是李文星在隐晦的表达他对薛明的投效之意么?

对一众下属的神色薛明都看在眼里,李文星这突然的袭击,让薛明心中很是有些无奈,不过他也不想强制的纠正什么,称呼什么的,都是嘴上功夫,日后的时间还长,笑着用力拍了拍李文星的肩膀薛明正色道:

“保重!”

随着朝阳升起,五辆马车在数穿着锦衣骑着高头大马的彪形壮汉的护卫下离开汴京城。

……

御史台的数十个御史们在蹦跶了几天之后,见没有得到预先想要的回应,尤其是赵佶更是铁了心不管他们任何人的死活,在没有人真的抱有死志的情况下,一干御史们闹出来的四箭闹剧只得灰溜溜的收场。御史大夫王安图上表请辞,不过盏茶功夫就被宫内下旨同意。

王安图算是这个闹剧中唯一的牺牲品了。

随着御史们死谏闹剧的收场,热闹了很久的汴京城终于再次回复了平静。不过,大宋朝的朝堂上,另一场没有硝烟的争斗正在拉开。

十月初,知大宋建康府的吴潜被赵佶下诏迁为饱经天灾和战火摧残的秦风西路安抚使,因为银夏城就在秦风西路安抚使治下,而秦风西路各地更是直接同西夏人接壤,所以秦风西路安抚使这个位置实在是个烫手的山芋,在吴潜之前却是已经足足空出了半年有余没有任何人愿意接手。

吴潜接掌秦风西路安抚使这个烫手的山芋,确实是升官了,可是在朝中很多人看来,却实在是不算什么好差事。不过吴潜离开应天府,却是又空出了一个绝佳的晋身位置。

那就是大宋朝南京的应天府知府!

从吴潜升官,大宋朝内无数双的眼睛都盯上了这个肥缺。

政和三年十月中旬,这个肥缺终于要有所归属了。

勤政殿,李全德手持拂尘从殿后转出,尖声道:

“圣上驾到!”

殿内已经侯了许久的群臣们闻声齐齐整肃衣衫,躬身倒地,山呼万岁。随着这山呼万岁的声音,赵佶从殿后走出,看了看下方一众群臣一眼,缓缓走到龙椅前坐下,说道:

“诸位卿家都平身吧。”

“谢圣上!”

群臣听到赵佶话,再次山呼而起。

朝会开始,各部按部就班的依序上前禀报这些日子在大宋朝境内需要赵佶知道或者需要他决断的事情,噰长而又乏味的对白,让站在文臣一列前方的薛明很是有些昏昏欲睡之感。

严格说来,他上朝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虽然早就有准备这朝会会是很乏味,却没有想到比他想像的还要无趣的多。

薛明却不知道,这满殿的群臣看似很多都是低眉垂目的聆听乏味的平常对白,却是有大半人的心神都停在他身上。

虽然说因为资历、年龄和底蕴的问题,薛明还不能真正的在朝中格局中占上一极,可是谁都知道。假以时日,甚至是用不了多久,这朝堂上在张氏一族、理学一派、宗室力量之外,定然会再次多出一股任何人都不能小觑的力量。

资历和年龄是问题,可是却也是最大的优势不是?朝中那些巨头们,哪一个不是垂垂老矣?而薛明才多大?就譬如如今,薛明说的话已然是朝堂上不能忽视的声音了。

……

等到户部侍郎最后退下,勤政殿内陡然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该说的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已经都完了,剩下的就该进入今天真正的正题了。

“别的事都已经议妥了,各地战事也都告一段落,西夏人短时内当不会再有南下之举。”

赵佶的精神今天似乎有些不太好,半倚在龙椅上,

“早些日子朕让吴潜接任秦风安抚使,如今南京应天府却是少了个主事之人,还有台谏御史大夫的人选,如今也是空缺,诸位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吴潜自然不是突然就被擢升到秦风安抚使这个烫手的山芋位置上的,早在吴潜被擢升之前,京中已经有风闻赵佶一直在物色接掌秦风安抚使的人选,从赵范改任江淮制置使之后,秦风西路安抚使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着,不是赵佶不想着人接掌,而是秦风安抚使这个位置实在不能算什么好位置,京中各派对这样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都是兴趣缺缺,正好当时银夏制置使种师道动银夏之战,这件事也就这样拖了下去神寂。

银夏之战刚刚开始,京城周围各地不是地震就是大旱,然后就是让赵佶焦头烂额的汴京城饥荒,饥荒刚刚解决,李良度就立马携大军南下报复,紧接着就是四川、秦风两地战事骤起,眼看着西夏人都要打到汴京城了,赵佶天天想着怎么灭火呢,哪里还有心思来关注那个一直没人愿意接掌的秦风安抚使。

事情拖到现在,总算是各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