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作为李良度南下银夏前锋的五万西夏骑兵已经到达距离银夏城不过百里地的蔡州城了。

这还是侦缉司的暗线在跑死了足足三匹马之后才抢到的时间。西夏骑兵能够多次打败大宋的军队,其冠绝天下的机动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攻占银夏城之后,虽说蔡州城的李良度一直都是按兵不动,可是种师道却是一直都没有放松警惕。除了修缮破碎的城墙安抚百姓外,种师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驱动大军在银夏城周边开始修筑地堡。

这个修筑低地堡防御西夏骑兵的建议还是薛明当初来信的时候说的。虽说这本身就是原本历史上种师道用来对付西夏骑兵的准备,不过在如今却已经属于薛明的高明之举了。

依托黄、洛、渭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防止西夏骑兵长驱直入直达银夏城下,这是薛明照搬的种师道的计策,当然随同薛明的信一道到达种师道手中的还有一份完整的江河流线图,在各个重要位置,薛明都做了标记,种师道如今所做的也就是依靠着薛明的这份布防图来按图索骥的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除了修筑堡垒和隘口外,种师道同样也采纳了薛明依托银夏城,严防蔡州,背靠洛水布局整个银夏战区重点打造可以辐射夏州、蔡州乃至银夏战区的完整防御体系。

而在这个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银夏战区先要做的就是要自给自足,这个自给自足除了要保证银夏城不再丢失外,剩下的两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兵源和粮食。

大宋朝如今的现状,显然并不能有太多的余力来反哺银夏城,如果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汴京城上,贻误战机的可能性出现的几率怕是百分百,这不仅是因为大宋朝已经太过虚弱,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信息传递不畅。

打有准备的仗是每个统兵大将最喜欢的事情,可是世事显然是不可能那么令人如意的。大多数战争乃至战役,其实都是生在突然之间的,尤其是在一方占据绝对优势而另一方大多数都是处于守势的时候,对方显然不可能在每次进攻前都提前给你打声招呼说我要进攻了,你准备好了么?没准备好,我再等等如何?这样的事情似乎只能出现在幻想的大同社会中。

不过若真的是大同社会,哪还来的战争?

所以,统兵大将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的突然状况,随时准备打大战打硬战,还要能打胜战。

虽然薛明的信中并没有明说,可是无论是薛明还是种师道心中却是都清楚,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那些事情如果真是做成了,依托银夏战区自给自足了,那么种师道就将彻底的脱离汴京城的钳制,成为大宋朝最大的军阀。

这中间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朝廷会如何选择?

当然,种师道不清楚,可是薛明却是很清楚,如今的大宋朝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同意种师道募兵屯田的建议,甚至还必须要给他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因为一旦银夏城失守,永兴、河东、河北、银夏战区这条分别由种师道、童贯率军西据东防西夏大辽的完整防线,就不再完整,就等于大宋朝的心腹核心之间被人给钉上了一根可以要命的钉子,敌人随时可以依靠着这颗钉子结果大宋朝的性命。

在这件事情上,种师道和张商英两人,也都只是看出银夏之地的对大宋朝防御西夏人的重要性,可是却绝对没有想到这么深远,甚至说将这条防线看的那么重要。可是薛明不同,作为一个熟悉历史的后来者,他很清楚,大宋朝北宋的灭亡正是始于这条防线的崩溃。原本的历史上,辽被金灭后,大金国的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两人正是自河东河北分两路而来攻宋,然后短短不过数月大宋朝的北宋就彻底甭灭。

银夏之地如今在大宋朝心目中的重要性,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看清。不过,这就是种师道的机会不是?如果真的看的这么清楚,怕是种师道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人取而代之了吧?

在薛明的计划中,庆夏等地乃至银夏战区,其实都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他自然不会吝啬指点种师道少走弯路。当然,这些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看着侦缉司传来的消息,种师道的心情不自禁的一沉。

银夏城的各项防御措施才刚刚开始,城池倒是修缮完毕了,可是堡垒和隘口却远远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是才刚刚开始,完成的也都是三江支流上的几个重要隘口要塞罢了,堡垒根本达不到薛明提出的那种可以互为倚角连环防御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最为重要的屯垦根本还没有开始。

如果西夏人在这银夏城纠缠一年,好吧,不用一年,只需要两个月到三个月,怕是银夏城内的粮食就要被耗尽了,有西夏人的骑兵在,6路上的粮食显然是无法运进来了,唯一可以考虑的就是水路了。可是若是朝廷的粮食来不及补充,一旦缺粮银夏城怕是要不攻自破了。

数十万西夏大军在亲王李良度的亲自督师下倾巢而来,还有李挞健和仁多乙忠这两个种师道都打过交道的之前的老朋友如今却互相极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