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1章不堪一击(1 / 2)

加入书签

曾经有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道人,穿着长袍大褂,路经李旺家时故作高深地非要说李旺他娘是“好命人”,胡小翠哪会没见过这类骗子,对他的话不理不睬。当他看到李旺时,更要求为小孩子算上一卦。胡小翠没有阻止,只是说不会给对方任何酬劳,可那道人却说分文不取,只是当作有缘。

道人掐指一算,遗憾地告诉李旺他娘,说这小子“命犯桃花”,将来本应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却因为一段不该出现的“恋情”而跌入人生低谷!如果有幸过了此劫,将来的日子必定顺风顺水。胡小翠将道人的话暗暗记在心里,表面上却假装毫不在意,只是送出来一杯热水便将道人打发了出去。

---------------------------------------------

胡小翠接过小野猪,把它跟用全部积蓄买来的白胖小猪仔圈养在一起。一家人又只能盯着打回来的黑皮小野猪流口水,母亲说:“这畜生还小,留着过个肥年!”

李兴国看上去身强体壮,可谁也不知道有胃痛的老毛病。胡小翠劝了他好几次,让他去诊所看看,可老爸说:“都老毛病了,别瞎糟蹋钱!”

这天中午,李兴国又紧锁眉头蹲在门槛上,想是胃痛又犯了。他咬紧牙关,尽量让自己不要引起家人注意,只是这一次比起以前疼得更加厉害。

胡小翠刚做完午饭,正要喊大家来吃,就看到了脸色苍白的李兴国。她知道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就范的,看到他后颈冒出的冷汗,就知道肯定疼得不轻。

拍了拍老公的后背:“吃完饭我们去吴先生那看看!”

这一次他没有拒绝,他不想糟蹋钱,更不想这么早离开,留下家里孤儿寡母在世上活受罪。乡下称呼“医生”都是“先生”,这吴先生在这一带颇有盛名,七一村、瓦屋嘴和吴家湾的村民生病了通常都是来这里就诊。

吴先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不用听诊器,也不用针管,看病的时候只需要帮病人把把脉,然后随意询问两句便开始下药方。说来也怪,病人把药拿回去熬上两贴服下,基本上就能药到病除。

“吴先生,我这胃……”李兴国刚想开口就被打断,吴先生收回右手,慢条斯理地说:“你这病可大可小,我这没有西医设备,建议你还是到大医院去拍个片子!”

说到拍片子,李兴国和随行的胡小翠吓得脸都绿了。一直以来,生病了只要在这拿两帖药喝下就能见效。西医?在村民的印象里都是要见血的。铮亮的刀子在你身上划开几道口子,你能不害怕?被刀割不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还得支付高昂的费用。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李兴国稍微稳定了一下神色,小心翼翼地问。

“要是我师父还在应该能解决,”吴先生有些遗憾地捋了捋下巴的胡渣:“这中医啊,越来越不被人待见,这么好的东西就快失传咯!”

说到吴先生仙逝的师父,李兴国也听自己父亲说到过,据说医术非常了得,手下甚至有过起死回生的先例,当然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谣传。

见吴先生也拿这胃疼没有办法,拿了两贴镇痛药便黯然离去。

“西医?对我动刀子?还要给你钱?算了吧!”李兴国喃喃道。

两个月过去,小学开学了,李旺也重新回到了学校,父亲的病也不了了之,没人再提起,不过李旺的母亲知道这病还在骚扰着他的生活。有一次跟踪李兴国去做小工,才发现他一个人躲在旁边用力按着自己的胃,一声不吭。

“二、五、八,往白龙爬;三、六、九,朝高阳走!”这是这一带赶集的顺口溜,每个月的二号、五号、八号是白龙镇赶集的日子;而三号、六号和九号便是高阳镇赶集的日子。

七一村作为一个偏远的山村,赶集当然是去离自己最近的白龙镇。

今天是九月五号,李旺和李娟如往日那样空着肚子早早地去了上学。父亲还睡在床上,没有外出的意思。李旺的母亲收拾好李旺的书包,便用布袋装了一袋黄豆,冲着床上的李兴国说了一句:“我‘赶场’去了!”

小心地把门关好,一个女人便扛着二十多斤重的黄豆走在通往白龙镇赶集的路上。

走了几十里山路,终于到了白龙镇。把背上的黄豆卖到粮站,换了几块钱揣在衣服的内兜里。

付了两块钱,搭上开往平安镇的四轮车。

平安镇和白龙镇都是云羊县下面附属的两个镇子,相比而言,平安镇的百姓更加富裕,更加城镇化。这一次胡小翠来平安镇当然不是窜门拜访,而是为了她的丈夫来向几位有钱的亲戚借些治病钱。

只是亲情在金钱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各有各的托词!

母亲痛哭流涕,跪在亲戚面前苦苦哀求,后来李兴国这个亲弟弟和亲妹夫耐不住胡小翠的软磨硬泡,决定共同借出两千块钱给大哥看病。

回到家,胡小翠又把那两头小猪崽挑到镇上卖掉,换了百多块钱。就揣着这东拼西凑的两千五百块,强拉李兴国到医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