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想吃饺子(1 / 2)
沈昭忽略这些询问,只认真介绍棉服给众人瞧。
“这些寒衣里面续的是西域棉花,可暖和了,还不刺挠人,小孩儿穿上最是舒适。”
有几位妇人围过来,将冰冷的手伸进衣服袖子里摩挲,不住赞叹:“还真是暖和。”
接着有人问:“这件什么价?用谷子换得多少一件?”
“小童寒衣一百八十钱,大件的二百五十钱。”沈昭回答。
这是成品寒衣的市价,而且这些寒衣里头都续着蚕丝般柔软的棉花,价格太低就显得不珍贵了。
“这么贵呀?我用一石豆菽换一件行吗?”一位妇人攥着一件红色带兜帽棉衣不撒手,她身边跟着一名七八岁男童,因衣着单薄破烂,小脸被冻得青青紫紫,鼻子下还拖着两条黄黄的脓鼻涕。
沈昭扫眼妇人挑来的一担黄豆,摇摇头:“一石太少,要两石才行。”
敦煌粮价低廉,一石豆菽才值六七十钱,连半匹粗布都买不到,更别说成衣了。
自己这个好歹是续上棉的,布料颜色都非常好,怎么都不可能用一石豆子交换。
“两石啊......”妇人开始纠结,望一眼身边小儿,舍不得放下手中寒衣。
这时,有人认出站在沈昭身后的张山月,赶紧打招呼:“呦,这不是沈亭长娘子嘛?你也来赶集啊?”
张山月讪讪回应:“是啊。”
她之所以不与闺女一起售卖寒衣,实在是草集上的熟人太多,到时人家要赊账,乡里乡亲的,自己没办法拒绝。
可即便她不上前,还是有人认出沈昭与沈衡兄妹就是张山月的孩子。
于是有人打起感情牌,围着张山月拉起家常,话里话外都是让她赊账给自家。
张山月索性撂下话:“各位嫂子弟媳,实在对不住,这些寒衣都是我儿从西域客商那里赊来的,如果拿不到现钱,往后就无法进货了。”
众人一听就知道是托词,但也明白她的意思,衣裳不能便宜也不能赊账。
还真是不讲情面!
有人面色不虞地走了,有人则犹豫良久,一咬牙买下一件,当即套在衣裳单薄的孩子身上。
沈昭还好心地教他们如何用拉锁:“你们拉锁的时候千万别硬来,要慢慢的,如果锁眼里塞上线头与杂物,必须先清理出来,不然就将拉锁拉坏了。”
围观的众人连连点头,原先犹豫不决的人见到衣服上还有这样的装饰,当即决定也买一件,毕竟这金属拉锁看起来精巧别致,完全值这个价。
“给我一件,要最大的,对对!就是这件。”有人将一件黄色棉衣搂进怀里,再将手中栓羊绳塞在沈昭手中:“这只羊归你了!”
沈昭嘴角抽搐,连连拒绝:“不行啊大婶,这只羊不值二百五十钱。”
“嗳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认死理?算了算了!再给你五十钱好了。”大婶从怀里抠出一串铜钱,一个个数了一遍,才忍痛交到沈昭手里。
沈昭只好接下,又把羊交给阿娘牵着,再看那位大婶,早一溜烟跑没影。
估计这位大婶认为讨了天大的便宜,生怕沈昭反悔。
因为一只羊的售价顶多一百二至一百五十钱,特别到了入冬时节,野外万物凋零,家里多余的羊若是不卖掉,就得耗费草料一直喂养,十分不划算。
“我也要一件,一半谷子一半钱......”
“我给现钱......”
不到一个时辰,二十来件棉衣基本售出,最后只余下一件五六岁娃娃穿的小号棉服。
沈昭将这件蓝色棉服送给堂哥沈德:“大兄,这件你拿回去给小侄女穿吧。”
堂哥膝下只有两个女孩,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如今他妻子肚子里还揣了一个,不知是男是女。
沈德双手在短褐上擦擦,这才接过,赶紧将棉服揣进怀里,心里欢喜的不行。
回去的路上,他兴冲冲挑着一担谷子在前面走,沈衡推着装满豆菽与谷子的手推车紧随其后。
张山月则背着绳套在车前拉拽,为儿子节省力气。
沈昭手里牵着两只羊,怀里还抱着一只鸡与一条猪肉,走在二兄身后,暗搓搓盘点今日的收获。
二十七件衣服,共收了三千五百三十钱,外加两只羊一只鸡,另有八石谷粮。
八石粮换算成铜镜世界的斤两,就是四百八十斤。
沈德堂兄一人就挑了近两石的粮食在前面走,剩下的三百多斤都堆在手推车上。
一路行走,沈昭心惊胆战听着车轮发出的咯嗞声,生怕下一刻它就坏在半道上。
好不容易到了家,沈昭赶紧将两只羊暂时拴在院子里,免得与自家羊打架。
又把老母鸡用筐子罩住,里头搁一只盛水的破陶碗,再撒把谷子进去。
等两位兄长将粮谷搬去屋内,沈昭才拉着母亲进厢房说话:“阿娘,咱们这次赚了三千五百钱,我想将这些钱自己收藏,等长兄回来再拿出来。”
张山月没有丝毫意见:“你看着办就好,阿娘都依你。”这些钱本就是闺女自己赚的,理应由她保管。
至于闺女能不能藏严实,会不会弄丢,她一点不担心。毕竟闺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