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真正的新闻工作者(1 / 2)
电视台的设备库里,灯火通明。
户外直播专用的老款摄影机静静地摆在架子上,附着其上的浮灰默默地反射着天花板上的白炽灯光,似是在诉说着电视时代的辉煌。
另一个架子上正零星地放着新款的摄影机,旁边是几个正在充电的电池。
尹秋走向墙根,拭去了摇臂上的灰尘。
灰尘之下,是闪闪发亮的电镀漆。
“不愧是电视台,这设备可真是豪华呀。”江主任和快退休的电视台副台长在库房里巡视了一大圈,有感而发。
“老黄历了。电视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还得看你们融媒体的。”
副台长背着手,走到了货架前。
他的面前,是一个老旧的,布满时光冲刷痕迹的摄影机。
“我当初刚来电视台的时候,用的就是这台老东西。它跟着我,见证了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各种大事小事,见证了这些年来新疆的发展。”
江主任不语,只是默默地朝尹秋使着眼色,示意她赶紧过来,而后又一脸正色,倾听着这位从报社记者开始,一直做到电视台副台长的领导回忆往昔。
“我还记得十来年之前,利比亚发生了动乱。当时我作为记者团的一员去到那里采访,可没过几天,那边的形势就急剧恶化了起来。”
“可我记得当时是有在撤侨的吧……”这些事情,尹秋还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而现在一个亲历者就站在了她的面前。
“撤侨?你在电影、电视里看着倒是很简单。可我们这些亲历者,都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
老副台瞟了一眼尹秋,继续说道。
“2月19日那天的班加西,我们正同中央电视台连线,报道着反对派武装占领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的新闻。就在我们与中央电视台的连线结束时,几枚炮弹落到了我们身后反对派武装的兵营之中。当然,这也要怪我自己,领事馆让我们报道时远离前线,可我为了新闻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直接去了离前线不到五公里的兵营。”
说着,老副台叹了口气。
“后来我就被带队的团长指着鼻子骂,不过我并不后悔,也不怨他。毕竟我们的职责并不完全相同。我只要做出负责任的报道就行,而他不仅要报道,还要保证我们这些记者全须全尾地回来。”
江主任和尹秋都默默地听着,看着。
副台长因苍老而略显浑浊的眼神里,是对那些在动荡中逝去生命的惋惜,是对当下平和新疆的满足,也是对自己肩上责任的担当。
“撤侨行动开始后,我们记者团里的所有人一致决定,新闻人要有新闻人的觉悟。我们要完完整整地记录整个撤侨过程,撤侨一天不结束,我们一天不上船。”
副台长略显苍老的眼神突然就亮了起来。
“离开的那天,我们接到通知,要在大使馆车辆的引导下,驱车前往十五公里外的港口。路上要经过一段交战区。在进入交战区的时候,一挺机枪对着我们的车队开了一下火,险些打坏我们车子的轮胎。那个时候,团长要求我们拆下摄影机的存储卡,并把存储卡贴身放置——即便是死无全尸也要保证采访资料的完整。”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手绢,拂去了摄影机上厚厚的一层灰。
“直到港口和军舰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才安下心来。现在,属于我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自媒体行业改变了新闻界,每个人都拥有了记录的能力。因此如今的记者,不能只注重记录能力,更应该注重筛选能力,要能分辨出真假信息,能筛选出人民群众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摄像头要多多记录普通人的美好瞬间。如今的新疆,可就有着无数人民在期盼着你们将新疆的美好传播出去,让大家都来感受新疆,热爱新疆呢。”
此时此刻,二人对这位副台长心里只有敬佩。
回中心的路上,江主任突然问起尹秋:
“尹秋呀,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古板?”
“有一些吧。”尹秋不想隐瞒,当然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其实吧,这都是我一直以来工作的习惯。你要知道,现在新疆的平和美好,都是建立在稳定、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之前那些所谓的‘整活’提案,想必你也都看过了。”
尹秋点点头——那些所谓的“整活”方案,她早就看过,也明白这种歪路子是根本走不通的。
“这种方法也许能带来一时的流量,引来一时的关注,但是不利于我们工作的长期开展。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自我丑化的方案,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这里,有着很多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方言,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一部分人眼里的‘整活’,在其他人眼里却会变成侮辱与轻视。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尹秋此时才发现,眼前这位江主任所考虑的,要比自己长远多了,格局也比自己大了很多。
“我们作为人民公仆,尤其要避免拍脑袋的决策。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虑周全,考虑全面——做一件事,做好了会得到什么,没做好又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件事能不能让人民满意,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好处。”
江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