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病还须心药医(2 / 2)
边的墙上挂着几幅画,冯芸看得出那是抽象派的作品。
门被推开,她的心理咨询师走了进来,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身材匀称,样貌亲切,戴着一副金丝框眼镜。
她先是微笑着欢迎冯芸的到来,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她叫曾榕,毕业于师大心理系,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已经十五年了。
冯芸显得有些局促,她对眼前这位即将看穿她内心一切的咨询师,心怀敬畏。这和见雨萱的心理医生时的感受截然不同。
“你觉得房间里的温度怎么样,还舒适吗?”
“很好。”
“座椅呢,不舒服的话,也可以坐在沙发上。”
“座椅很舒适呢。”
“我们之间这样的距离怎么样?需要调整一下吗?”
“不用了,这个距离很好。”
咨询开始之前,曾榕要先确定来访者在这里感到舒适、有安全感。
接下来,她们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
曾榕告诉她,最初的几次咨询,主要是了解一下基本情况以及她的困扰,对她的状况做基础评估。如果有什么非常急切要解决的情绪,也可以提出来。
冯芸谈了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当前的生活状况。她吃不准该向咨询师坦诚到什么程度,在说到一些细节时,总会迟疑一会儿。
曾榕并不催促她,只是温和地说:“没关系,说你想说的,暂时不愿意说的,可以不用说。随着自己的感受来。”
有了这份接纳和尊重,冯芸放下戒备,对曾榕产生了信任感,同时也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于是渐渐敞开了心扉。原本像求职面试一样的自我介绍,渐渐变成了密友间的闲聊,后来又变得如同稚童在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
话题落到她目前最大的困扰上。她疑惑地问曾榕:“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焦虑,为什么身体会出现那些症状呢?”
“意识层面的觉察,并不能囊括所有信息。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比大脑更早觉察到压力,并做出反应。”
“您是说我的身体感受到了焦虑,但是意识还没有察觉到。”
“对。你所描述的症状,正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待会我的助理会给你一张焦虑量表,帮助评估一下你目前的焦虑水平。”
“好的。”
冯芸填写完量表,这次咨询也就告一段落了。下次,曾榕将告诉她测评的结果。
“其实……得了焦虑症也没什么丢人的,对吧?”冯芸问谭铭之。
“恭喜你,终于想明白了。”
心病还须心药医,逃避和硬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医生的话是心药,药引则是自我接纳——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一切才会慢慢变好。
当症状再次出现时,冯芸按照曾榕教她的方法冷静面对,与它们对话,于是那些可怕的感觉就像被驯服的野兽一般,悄然退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