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太后很为难(1 / 2)

加入书签

华泰殿内,最近可不太平静。

太后听闻永安王连着去相看了几门亲事都不了了之,心下不悦。

太后优雅地坐在描金绣凤的软榻之上,一只手轻轻地扶着下巴,另一只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目光看向一旁站着的刘公公,轻声问道:“刘奔,你说风儿这孩子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难道哀家给他挑选的那些女子他一个都不满意吗?”说着,太后微微皱了皱眉,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疑惑和担忧。

即便是自己娘家的孩子,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

刘奔闻言低首,思忖着答道:“王爷也许是年轻,还没定下性。看着各家的贵女都不错,一时定不了不主意吧。老王爷走的早,两位大公子又不京中,就是想商量也不能与四小姐商量,毕竟那是没出阁的姑娘家。若是想进宫来,也得您和皇上召见不是?”

刘公公是太后身边的老人儿,跟随太后多年,说出的话来看上听上去有理有据,一点都不偏倚。

其实他眼里看的明白,不管是镇守着边境的大公子还是二公子,还是这位不得不留京的现任永安王爷,都比当今强上许多。同样流着萧家的血,怎么就能结出不一样的果来呢?

先帝还是太子时候,太后还只是太子侧妃,因为生了后来的当今天子才得以扶正,若说不是因为当年老王爷实在太过勇猛也猜不出旁的理由来。不管是先帝还是太宗都想钳制永安王,根本就不是太祖皇帝当年想的那般随意与理想。

其实做了上位者,有几分真心尚存的?

哪一位不是想着江山永固,子孙绵长,国祚永续的?

就连太后不也在算计自己的侄儿么?

只是这话不能明着说。

太后抬起眼,眸光淡若水,缓缓的自刘公公的面上掠过。

她入宫多年,身边原来跟着的奶嬷和陪嫁已经先后去世,只有这刘奔,一直都在。

庆历二十三年,她嫁于了先皇。

那时,先皇还并非太子,而父亲永安王镇守着边关。

送自己出嫁的是兄长和嫂嫂。

当时的十里红妆,不可谓不排场。

父亲虽然因战事没能回来亲自挽她的手,送她上轿,却是托人带了一封信,借兄长的手交给了自己。

那夜,自己读完了信,烧了。

第二日上花轿,兄长牵着自己的手送自己出门,隔着大红的喜帕都能感觉到他深邃的目光。但是兄长什么也没有问。

那封信的内容,除了父亲与自己再无人知晓。

甚至,那封信兄长也从来没再提起过。

就好像父亲从来不曾托人带回过什么一样。

直到父亲战死,兄长被封为永安王,大西来犯,他受命领军出征的前一日,他来见已经身为皇后的自己,他说:“无论如何,你终究是我的妹妹。”

自己就知道,他其实是知道信上写了什么的。

再然后,风儿被立为世子,景儿和屹儿随同兄长和嫂子一起去了永凌关,兄长又进了一次宫,这一次,他是不会再回京了。

他说:“皇后,我萧家一门,只有风儿和玉儿了,请皇后,多加照拂一二。”

三个月后,他在永凌关外遇伏,战死。

当年的五月,萧庭风承爵,坐上了永安王的位子。

玉儿被封为平靖郡主。

而萧家的两位大公子,庭景和庭屹,仍旧是被留在了关外,甚至还不曾娶亲。

关外苦寒,便是如今,他们兄弟两也依旧单着。

若是要议亲,实际上应该是先给他们两人议,自己却只是找了庭风过来敲打。

一是为了前朝的事情,二是为了什么,想来庭风自己应该明白。

萧家出了征的子弟,是没资格娶亲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被允许娶亲的。

永安王一族的人丁是不能兴旺的。

若不为将,或能多一两人开枝散叶,可是若有人为将,那留在京中的那一个王,只能留下他自己的后人。

这也是自己做了先皇的皇后之后才知道的事实。

太后久久无语,殿里安静的落针可闻。

殿内的宫女内侍都低着头,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

刘公公挥了下手中的拂尘,示意宫人退下,他走到太后身边,轻声说:“老奴觉得王爷还没想议亲,所以才做出这姿态来。京中贵女繁多,太后您实在不宜急于一时。何况王爷的两位兄长一直在边关,没有娶亲,在王爷心中,只怕觉得兄长未娶亲怎么就能先论到做弟弟的呢?虽然老王爷没有了,他还是有长辈的。您和皇上,还有两位大公子,都是他的长辈啊。有长辈多说两句,他怕是会听的。”

太后微微抬眼,“你的意思是……”

刘公公俯低了身:“不如您叫大公子给王爷写封信来京中。而且,”

他站直了身子,笑容可亲:“郡主如今也大了,也得要议亲了。”

太后脑中突然明了,对啊,若是永安王不肯议亲,那么平靖郡主总得议亲吧?那孩子已经十六了,是该到出阁的年纪了。

太后脸上的法令纹都要笑出来了,连忙伸手在眼角压了压。

她轻开金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