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初唐四杰:龙门王子安】(1 / 2)

加入书签

林凡看着眼前的王勃,看着脸上逐渐焕发出的神采,眼眸深处却涌现出一抹空间的哀伤来。

而这时,司马子长却有些一头雾水的开口问道:

“林生,你和子安在打什么哑谜?为何我听不懂?”

王勃闻言,对着司马子长拱手道:“先生,林生刚才的意思,说的是我等文人,只需但行前事,莫要为一时的挫折和自己身处的时代而失了志。”

“不错!”林凡点头,随后看向司马子长补充道:“好让子长知晓。”

“初唐时期,唐朝诗人的代表名为叫上官仪,因其所写的诗篇深得唐太宗喜爱,故此唐朝整个文坛纷纷效仿,时称‘上官体’”

“后世有学究点评:‘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此真所谓萎靡不振。’”【by闻一多】

“由此可见,初唐的诗,充斥着条条框框,又是如何的死气沉沉。”

“而子安四人的出现,可以说是横空出世,是他们为唐诗注入了活力,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他们把唐诗的主题扩大,突破宫廷诗的局限,使其更贴近百姓,进而转向现实,不仅描绘市井生活,更延伸至边塞苦寒。”

“此四人之诗风,清新刚健,一洗朝中俗气,以四人的努力,为唐诗的繁荣奠基,真可谓:‘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by胡应鳞】

司马子长听到这里,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说罢,他便对着王勃躬身拜倒:“子安,高义!”

“先生谬赞。”王勃笑着应对道,随后,他便在书案前坐了下来,旁若无人的开始温习起了书架上的一本本典籍。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观众全都有些懵圈:

“这是几个意思?怎么王勃刚刚还哭得那么厉害,现在却突然又有了斗志?林凡那番话到底是几个意思,有人能翻译一下吗?”

“我也看不懂啊,林凡的话明明是在说真相会被埋没的世态炎凉,怎么王勃反而受到了启发?”

“是啊,林凡刚刚那番话我明明感觉是在王勃伤口上撒盐来着,王勃也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怎么突然就这样了,还有他后面跟司马迁说的这段话,我也听得是一头雾水啊。”

“前面我没听懂,但是后面这段话我看明白了,他是在跟司马迁解释,王勃他们四个对唐诗做出的贡献,但这个和前面有啥关系?”

“哎呀,这还不明白啊,这不明摆着么,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林凡的意思就是要告诉王勃,你继续悲伤摆烂,对事实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王勃也不愧为初唐四杰之首,一点就透,立马便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

“只有后面跟司马迁的解释则是告诉他,王勃是时代的引领者,他的身上还有更艰巨的任务,所以他才会在看到王勃振奋的刹那,对王勃行礼,因为他已经知道王勃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是的,王勃这种表现,明显就是要压下心头的一切负面情绪,一心只为唐诗而奋斗啊,没看到他二话不说就开始看书了吗?”

“不得不说,唐诗是幸运的,因为有王勃他们这样的引领者,虽然他们的命运很悲催,甚至被人以初唐四劫来称呼,但他们却用自己一生的坚持,为唐诗在遍布荆棘的道路上,劈开了一条前路。”

“是啊,就像王勃刚刚说得那样,但行前事。”

“哎?又是但行前事诶,我记得前面几期书藏古今也一直在说这个耶?”

“先贤之所以被称之为先贤,不就是因为他们明知道艰难,还在继续坚持,还在继续奋进么?”

“合着这三位在这给我打哑谜呢啊,这么说来,后面说王勃什么意志消沉,甚至在去了交趾探望完父亲之后,悲痛跳海也同样不成立喽?”

“到底是去的路上掉入海中,还是返回的途中落水,这个还有待查证,但我觉得自己跳海的可能性不大,你想啊,那个时候的他才刚刚写下《滕王阁序》,他跳海自杀个啥?更何况,若是一心求死,他又怎么可能写得出这样的诗篇?”

“所以说那是一场意外?”

“不清楚,但我想林凡会给我一个解答的吧。”

屏幕当中,林凡和司马子长看着用心读书的王勃,齐齐抬头,微笑对视了一眼。

随后,林凡便加快了时间流速。

通过快进,可以看到王勃仿佛回到了他曾经年少的时候,每日均是埋头读书,偶尔写诗,期间也迎来送往了几位好友。

直到一年后,朝廷派人送来了任命状,欲委派其官复原职。

此时的王勃,刚刚收到卢照邻寄来的信件,信上说他已经拜孙思邈为师,且在他的治疗下,身体有了好转。

随信送来的,还有卢照邻写给孙思邈的一篇诗作:

“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病梨树赋并序:这玩意网上貌似还不好找,大致内容就是写了一下孙思邈九十多岁时的长相,并夸赞他医术高绝等等】

看到这封信后,王勃回绝了任命。

然后便开始收拾行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