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多么相似的人生和结局!倭寇,又来了!(1 / 2)
“林生,这……这究竟是为何?”
“此起义能够功成,孙文四处奔走之功,绝不可没。”
“且此时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他为何要辞去这大总统之职?难不成,还有人比他更能胜任此职务不成?”
张居正自然也看到了孙文握紧的拳头,饱经风霜的脸上更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他费解,他疑惑,忍不住的扭头看向林凡问道。
林凡没有立即做出回答,而是抱拳先施了一礼,然后才开口道:“张首辅,可记得高拱,高阁老?”
张居正眼中闪过一抹追忆和复杂,幽幽的开口道:“张某如何敢忘肃卿兄。”
林凡点头,接着追问道:
“末学僭越,敢问张首辅,您这首辅之位当初是如何得来?”
“林生,不得无礼!”戚继光更是面色当即一沉,上前一步,沉声低喝道。
张居正也同样浑身一震,但他却很快就抬手制止了戚继光,然后征询的朝林凡看来:
“林生,你要说什么,但说无妨。”
林凡点点头道:
“我后世史书有载: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然张居正却依仗与冯保交好,劝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使其被勒令致仕。”
“虽只有寥寥数十字,却将张首辅当初这一手左右逢源攻讦政敌刻画得鞭辟入里。”
“您这首辅之位,来得可不正啊。”
张居闻言,正面现惭愧之色:“白圭,确实有负他高肃卿。”
林凡见状,抬手朝着孙文的方向一指道:
“末学之所以要提起此事,只因如今孙文所面临之局面,便与昔日的高拱相似,他不得不退,不退,便失信于人,不退,则恐有性命之虞。”
张居正眼中露出恍然,随后抬头看向孙文,眼中露出复杂之色。
林凡见状,抬手一挥,画面又再次回到紫禁城。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光头大胡子正在紫禁城内骑马前行,身后,跟着一长列的军队。
路上所遇宫内官员和仆从,无不对其恭敬行礼。
待到他穿过午门,那里,一片密密麻麻的军士,正在空地上安静等待。
见他到来,这些军士全都敬礼高喊道:
“恭迎大总统!”
声势很大。
而那光头大胡子也对此甘之如饴,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此人,便是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人评价其:以附和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
“他,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阀,好大喜功,贪生怕死。”
“二位先贤方才只看到我华夏大地遍地起义,全国飘红,却不知起义军又分为南北两派,而此人,便是当时北方军阀首领。”
林凡只匆匆数语便将这人略过,随后便接着道:
“而孙文之退位,是在之前南北双方的一次会议上便已定下的,为的是将南北势力合二为一,以达成覆灭帝制的目的,这,是孙文为了华夏的退让。”
“不是觉得这第二任大总统足以胜任,而是因为推翻清廷之统治迫在眉睫!”
“更考虑到一个朝代的消亡,必然会伴随着一场乱世,论战斗力,北强南弱,北集中而南分散,退位能避免战端,尽快结束这乱世,使我华夏大地尽快重焕生机。”
“所以孙文,不得不退。”
张居正面现动容,袖袍下的双手如孙文一样紧握,感慨的道:
“为大义而激流勇退,此举,值得敬佩!”
这时,一旁的戚继光疑惑的开口问道:
“以军治国不可久也,五代十国便是最好的例子,我观这孙文广交国外领袖,在民间又富有声望,他日后可有卷土重来?”
听到这话,林凡缓缓的摇了摇头,随后看向二人,神情缅怀,嗓音沉痛的道:
“孙文于,1912年4月1日正式解职。”
“时至1921年,孙文就任非常大总统。”
“然后又因与实权派不和,被迫离开。”
“1923年,事情迎来转机,各地军阀纷纷醒悟,孙文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
“1924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同年12月底,扶病到达燕京,与北方军阀共商国是。”
“1925年3月12日,因病逝世。”
“回戚少保的话,孙文至死,都在强国之路上,他的字典里面,从未有过什么卷土重来,只为后世留下了一句饱含遗憾的话语:革命尚未成功。”
戚继光满面震撼,登登往后倒退了两步。
而一旁的张居正则已经一脸不忍的闭上了双眼。
两行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
与此同时,三人身后的背景切换。
那个曾经因为一纸上书不被重视而挥拳砸墙的青年再次出现。
他广交天下义士,传达思想。
他四处奔走,募集钱款和盟友。
他呕心沥血,坚持在革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