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浮生之劫 (段七)(1 / 2)

加入书签

我为他的话恍神回来,心中突然多出一抹彷徨。直到客人散场,杯中茶凉,我都没有从这种茫然无措的情绪中走出来。心头某个地方似乎被什么东西触痛,可是极力探究时又总是落空。

有什么东西仿佛抓得住,可是真正伸出手去,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耳底涌入属于尘世的喧嚣,眼前的一景一物都有世俗的味道,却总感觉自己有一些游离,有一些孤独。有个声音告诉我:“岫岫,你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没有什么不同。”

我定一定神,在男子催促我回客栈的声音中起身,站直的瞬间,却觉得脑袋一重,直直就往桌子角砸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脑袋上多了层白纱布,绑得别提多随意,考虑到对方是个绑匪,能帮我处理伤口已经是格外仁慈,不禁对他存了些感激,后来考虑到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我的命,便放任这份感激从何出来到何处去了。

何况,他又以养伤为由,将我的全部行动限制在客栈以内,令我有些伤情。

掐指算算,离开王府已经好几个日夜,那日发生的状况,我却久久不能理清。只晓得有人奇袭了北狄的大营,又有人趁慕容铎离府之际攻击了王府。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他们攻击王府的目的,大约便是为了我。只不过布阵之人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出会有人抢先一步,趁乱将我带出王府。

而将我带出王府的这个人,如今正抱臂立在我的床前,饶有兴趣的观察着我的反应。

就在方才,他知会了我两桩事。

第一桩事同燕州有关,也完美地解释了我方才的疑惑。率军奇袭北狄大营的果真是大沧的骑兵,而闯入王府的那些人,身上都有双雁刺青,无疑就是宋诀的雁子骑。若是那日宋诀也在,我与他无疑经历了一次擦肩,此事想想还有些令人遗憾。

第二桩事同朝堂有关。有人弹劾某位小吏买官卖官,本是一桩小案,连大理寺卿裴如令都没有放在心上,云辞却将它放在了心上。

这件案子彻查的结果,令人有些心惊,一桩买官卖官的小案,竟牵连了朝中很多权臣。比如幽州刺史周子旭,礼部侍郎秦广,吏部郎中刘项……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陈相的门生。

自云辞即位以来,已一年有余,人们对他的印象,大抵便是纵情声色,不喜政事,朝中大事小事,全交给宰辅负责,而他唯一做的事,就是将睁只眼闭只眼的精神发挥到一个又一个极致。虽也有一些谏臣不避权贵,也不顾脑袋,对权臣当道的现状深切痛惜,然而呈递上去的谏书,却全被压在了议事堂,不知在哪个角落蒙尘。

但,我早便意识到云辞属于那种厚积而薄发的类型,别看他在表面上粉饰太平,对自己身边那些汹涌的暗潮,却看得比谁都清楚。

如今他的这一举措,意在架空陈相在朝中的势力,陈相那样的老狐狸,没可能意识不到他的这一目的,只可惜他如今意识到,已是于事无补,因为在更早之前,云辞便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已在陈相的势力范围内,不动声色地做了安排,要么安插自己的人手,要么将对方的人手收编,总之,等到陈相意识到危机的临近,他自己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早已被一蛀而空,只余一个颇为好看的壳子。

这便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一场声势浩大的换血工程,在半个月之内悄然竣工。

不过,陈相毕竟是自己的太公,云辞对自己的太公,不能表现得太过于不孝,还是提前给他找好了一个体面的台阶。不日之后,陈相的辞呈便摆在了议事堂的桌案上。辞呈上称自己年迈体衰,对于朝廷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愿意就此归隐,在府中颐养天年。

这本辞呈到底是不是陈相亲手写的,没有人知道,我有些怀疑,像陈相那样自负聪明且倚老卖老的人,知道自己栽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里,且这个毛头小子还是他亲眼看着长大,手把手培养起来的,他究竟还能不能写出字来。

我唯一确信的是,我的这个自小到大都十分乖顺的兄长,总算不再甘于躲在那副冷静的假面之下,而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者,一个精于权谋的帝王。

只是,他整肃朝堂我有准备,他派兵攻打北狄我却没有准备,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若是想同慕容铎对着干,当初慕容铎遣使求婚的时候,他便不该答应,既然已将我嫁给慕容铎,就不该这么快便出兵。

就在我为这件事感到矛盾时,面前的男子理着自己的护腕,问我:“关于大沧出兵燕州一事,你可想听一听我的分析?”

我坐在床上看向他,搁在薄被上的手指有一些凉:“哦?”

他单手撑在床帐边,俯头看着我,:“你的皇兄应当早就预备同慕容铎打这一仗了,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极力主和的陈相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既然如此,他便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缓兵之计。你好好想想,他向燕地遣使两次,全挑软弱无能之辈做这个使臣,是为了什么?自是为了给慕容铎错觉,让慕容铎以为他无力打这一仗,慕容铎遣使求亲,大抵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既然对方主动求娶公主,他便给他一个公主,而且这个公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