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73章(1 / 2)

加入书签

新德里的街头,一切都那样平静,甚至都没有采取灯火管制,除了一些外国人正在陆陆续续的离开外,人们很难从这里感觉到战争的气息。似乎这座繁华与破落同在的城市就一点都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

此时,最高层的军事会议正在总统府召开。这座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内有340个宫室、227根画柱、35个凉亭、37个喷泉、3000多米长的长廊和一个长400米、宽180米的莫卧儿式样的庭院的庞大建筑群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原为英国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印度1947年独立后改为总统府。出正门,沿着国家大道,直通印度门。虽然大道只有几十米宽,但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等。所以,这里也就是印度的心脏所在。此时,这座“心脏”内举行的会议更像是关系到印度未来的决定。陆海空三军及政府主要高层都列席了这次会议,此外还有阿盖尔公爵托库希尔-伊安-坎贝尔和日本流亡政府情报总监鹰司真希。

这次会议这个时候举行,其实也就是为了所谓的反击作战。在北线对巴基斯坦陆军实施反击,在东线,他们拟定了对西里古里一线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计划。而计划的根据就是“冷启动”作战理论。

印度陆军的“冷启动”作战理论的核心是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目的是要达成战争的突然性,避免因过长的军事动员时间,导致在战略和军事上失去突袭的机会,同时也避免政治领导人在面临压力时动摇信心,以确保陆军从一开始就能完全发挥作战潜力。根据这一构想,印度陆军认为旧作战理论有关打击军和防御军之间作战任务的界定、部队的结构与编制、部署和作战方式已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必须对陆军进行全面重组。据此,“冷启动”作战理论设想主要围绕快速部署“一体化作战群”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概念取代现有的由打击军承担进攻作战的低效能模式。

现在第1军、第2军、第21军这三个打击军都被调集北上了,配合第10军的两个平原整理师-第18整编师和第24整编师、第11军主力对巴基斯坦军队发起一次打击。但这样一来,三大打击军都被北调了,也就造成了南线要想实施“冷启动”那似乎并太可能的。因为力量不足。印度人的“冷启动”强调的就是所谓“一体化作战群”概念。这个概念指印度陆军拥有的八个“一体化作战群”作为主要的打击力量,该八支作战群由于是包括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和作战空中支援力量等诸元素在内的完全一体化的装甲师(或旅)和机械化步兵师(或旅)级规模的部队。所以拥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和攻击力。

之所以印度人会把“一体化作战群”看作是主要打击的力量,这主要从陆军高层就开始认为,只有强大的“一体化作战群”才能够对中国人或者北方的巴基斯坦军队形成致命的威胁。因为通常来说“一体化作战群”存在于三个层面,最高层面是以师或旅司令部组成的作战群和作战指挥部,群指挥部下辖若干个以装甲团或机械化步兵营司令部为基础组成的作战大队,最低一层是以装甲连或机械化步兵连指挥部为基础组成的作战组。每个层面的分组将根据任务的需要,对装甲和机械化步兵部队混合编组,并配备各类火炮、防空武器、陆军航空兵多种能攻击直升机和侦察(监视)直升机以及指挥与控制直升机等。这就是说,这种被印度陆军寄予厚望的作战力量其实更像是苏军强击群美军化了。

拥有一支强大的决战力量对于“冷启动”的作战概念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实从当年的苏军战役层面的大纵深理论便是可以理解。因为本身印军的作战思想就带有很重的苏联模式。尤其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失败后,印度人更是不再以英印殖民军的作战思想所局限,他们开始苏、美等国作战思想的影响。1980年代以后,在研究和借鉴苏军作战理论中“大规模报复”和“把战争推向敌国”的思想,印度人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实施机械化兵团大纵深迂回和立体突防”的作战理论。而海湾战争以后,又对美军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快速部署推崇备至,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作战理论进行修订,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印度人认为自己的战术应该很是成功了,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为什么既然这个战术这么成功,自己偏偏还在之前的战争中一败再败,这个时候,在这个作战会议上来提出一个****策略。除了寄希望于音信全无的“印藏特别边境部队”之外,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寄希望在哪里。也许此时,参加会议的所有印度高官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着什么,他们只是在一厢情愿吧。

现在这个时候,召开军事会议,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其实就是在做一个决定。怎么样对东北或者东线的中国军队发起一次猛烈的打击。陆军的高层认为,在北线击败巴基斯坦军队比什么都重要,而海军方面则希望陆军能够在东线,对西里古里一线的中国军队实施一次反击作战,配合海军的陆战部队遏制中国人让沿海地区推进的企图。不过内政部长等政府高层则是希望能够对于东北一线的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