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勾搭连环(1 / 2)
更新时间:2012-12-20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在鞭炮声中到来。不过在1887年12月16日,云南石屏地区发生一场地震,城垣崩颓,房屋倾圮(pi,三声)过半,压死民众两千余人。虽然云南现在还不是东北的地盘,不过大清的云贵总督岑毓英已经与东北暗中结盟,岑家在东北的帮助下已经完全掌控了云贵两省。与闽浙总督杨昌浚的情况类似。实际上,清廷已经失去了对这云贵两省总督任免权利。
正因如此,东北自治区政府向云南下发了价值数百万的救灾款项和物资,只是为了保全清廷的颜面,才以捐赠的名义发放。不过云南地震的事情倒是给王一提了一个醒,如何防灾减灾的事情也该多加大些投入,加强国民教育了。
元旦一过,马上就是春节。这对国人来说,自然是最重要的节日。而这个时代的东北与后世差不多,最大的事情就是回家返乡的农民工带来的春运问题。早几年这个问题还不严重,不过随着东北的日益发展,从外省而来的务工人员急剧增加,虽然大部分人员都开始在东北的城市购买住房,但是真举家迁过来的少之又少。
虽然春运没后后世那般恐怖的规模,但是交通系统的发达程度也无法与后世相提并论。而更加复杂的是,春运不仅仅涉及到东北,同时还牵扯到大清。前者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不敢说交通客运能力不敢说天下第一,至少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可是清廷……如果只是落后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沿途盗匪横行。而回家过年这些务工人员为了在家乡争得一丝脸面,不说打肿脸充胖子,可也都是大包小包的给家中父母亲朋带去自己一年来辛勤的劳动成果。如果这还不算是肥羊,那大清也就不会盗匪横行了。
说起来,清廷不重视这个问题,也是昧良心。首先,地面上盗匪横行实在影响官府清誉。其次大量去东北自治区务工人员每年都会给家乡汇回大量财富,繁荣当地经济。本来财政就不富裕的清廷,不想失去这条财路。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清廷不想给东北插手内地任何借口。此事如果处理不好,连慈禧,带光绪,外加上一干朝臣都明白,王一好一好就把保险队正大光明地派进来,到时后果可就不堪想象了。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做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是在大清这样悲摧的地方。两次鸦片战争已经将大清统御天下的基石——八旗和绿营彻底摧毁。如今勉强一用的,只剩下团练这样的地方武装。只是清廷根本不相信民团,一来是民团里大半都是汉人,另外一点……嗯,王一起誓之前,创建的保险队就是民团。既然民团能够造就一个让清廷像吃了苍蝇一样的王一,谁又敢保证不会出个王一第二呢?而且所谓的民团其实只是好听的官面说法,究其本质,就是地方上带牌照的土匪武装。本来清廷是想保护从东北返乡过年的务工人员免于土匪劫杀,免得让王一这土匪找到借口。可是民团保护民工,在谁眼中,都无异于送羊入虎口。清廷心里跟明镜似的,地方官吏勾结民团杀死的返乡人员恐怕比真正的土匪杀死的人还多。
八旗和绿营崩坏,民团就是土匪,以民团为基础的北洋类军队,掌握在李鸿章这样封疆大吏手中,清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给他们用兵的借口。那么大清剩下能用的军队就只剩下一支,袁世凯和徐世昌等人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
对于这支在鸦片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军队,清廷本身还是给予厚望的。总理衙门那些王爷三天两头就跑去观看,新军的战力如何,不好说,不过与八旗和绿营那些大烟鬼相比,至少在军容上那可是强了不是一点半点。问题是这支军队是慈禧用来看家的,自然也不会派去保护农民工。有了新军,往大了说,让西洋蛮夷不敢踏入京城半步。往小了说,也能震慑东北群寇宵小。袁大头自然是会来事的,办事滴水不漏,对朝中文武群臣,王爷亲王,大拍马屁,舍得花银子。老佛爷对老袁很器重,特别是在这个清廷已然成为风中残烛的年代,袁世凯俨然成了大清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问题是春运安全的不解决,王一就要向大清派出保险队,如此嚣张地威胁朝廷,总理衙门连个屁都不敢放,只是百般请求宽限时日,称一定给东北一个满意的交代。
跟我磨洋工是吧?王一看到回复后一阵的冷笑。
今天天空很蓝,街角的咖啡厅里温暖如春。王一坐在沙发椅上,望着窗外采买年货的百姓,有些出神。童千佳挽着姜佳仁的手臂坐在对面,两女嘀嘀咕咕地聊着天。她们是去妇婴医院做检查的,健康检查,倒不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
咖啡厅里,吧台用留声机放着舒缓的音乐,有一瞬间,王一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后世的星巴克,总觉得自己身上忽然带出了小资的情调。
一名姿容俏丽的女服务员走了过来,穿着欧洲女仆装,黑色长裙,还有白色围裙。与后世相比,裙子有点过于保守……当然,超短裙这个时代也已经出现,不过不是在咖啡厅,而是在青楼楚馆。
“请问先生小姐,想要点些什么?”王一虽然是东北之王,但是他的画像却从不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