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印度殖民地(1 / 2)

加入书签

因为王一的殷切挽留,伍德森思前想后终于还是答应了暂住在王一的官邸。没多久,姚凯之三人也被接了过来,之后他们向王一汇报了爆炸发生时的具体情况。

第二天,东北日报就将此次自杀式袭击的罪行公之于众,整个东北随即为之震惊,民意沸腾,要求彻底剿灭龙王教,替死难者报仇雪恨,血债血偿。[]

在这种情况下,王一也不能站到民意的对立面上,所以立刻命令空军出动,对东泰省与暹罗边界上的重要交通要道都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场面上很火爆,不过结果两说。同时海军出动,在暹罗湾内不停巡弋,不停逼近暹罗的港口城市,拉玛五世立刻向东北提出抗议。得到的回答却是东北军舰对暹罗商船和渔船的炮击,双方关系骤然紧张。不过暹罗虽然近半年得到了几艘从英国淘汰下来的老旧军舰,可是指望以此来与东北南海海军进行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这些军舰很少敢于出港巡逻,都躲在港口内被当做移动炮台使用。

虽然海空两军出动频繁,但是陆军却依然没有发动正面进攻。王一只是向柬埔寨和老挝两省调集了两个新成立的本土师团,收紧了对龙王教的包围圈。两省总兵力达到了五个师,近八万人。他们在试探攻击龙王教根据地的同时,与东南亚五省其他的师团配合,不停地围剿散落在东南亚五省各地的龙王教小股武装以及占山为王的土匪。虽然新师团没有多少的战斗力,不过仗着人数优势,再加上相对精良的武器,剿灭反抗武装进展得还算顺利。

伍德森第二天就离开了王一的官邸,直接搬进了英国驻南越省总商会,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少人监视,而这让伍德森感觉轻松了许多。他的两名手下经证实已经死于客如家宾馆爆炸案,尸体被找到,在询问了伍德森的意思后,这两句尸体将会被运回印度。具体安排,到是不用他去操心,自有手下人效劳。

伍德森明白,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与印度取得联系,然后询问将来对东北在东南亚的政策应变。英国驻南越总商会内就有自家**的有线电报,虽然东北要求取消**电报,不过眼下还没来得及处理这些看起来更像是旁枝末节的问题。

因为英国本土远离东亚地区,所以很多时候,除了北京的英国驻华使馆之外,印度其实就是英国人的后方基地。

英国的印度总督目前住在加尔各答的政府大厦,之前住在丽城大厦,到了1912年总督府搬离了加尔各答,到了德里。

说起英国人对印度的统治,话题就离不开一个对国人来说,与鸦片被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在欧洲有很多家,什么荷属的,瑞典,丹麦也都有东印度公司。所有东印度公司在最初成立之时,就是一个意思,在东印度地区的贸易垄断经营。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他是一家股份制公司,125名持股人,其股东包括家财万贯的巨商和声名显赫的贵族。而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经济和武力双管齐下!

印度的商业活动为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这些商业活动均处在东印度公司的私人武装保护之下,不过钱却是由印度的纳税人来出。如果捅出了娄子,也是英国人和印度人一起扛着。这样的公司在最初获利丰厚,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十八世纪的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方的莫卧儿王朝即将崩溃,其余的地方则分裂成了一群内斗不断的小土邦。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印度公司如入无人之境。在沙贾汗的许可下,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开始了其第一次淘金之旅,即在胡格利河沿岸的村庄中开设纺织工厂。他们把从村民手工纺织作坊中收购来的原料进行深加工,这一经营模式吸引了成百上千的熟练织工,染工与浣工,使得这些工人能够团结在同一个公司旗下生产不同产品以满足亚洲和英国市场的特定需求。说起来,与外商企业在我们国内开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丝毫的不同,一样的廉价商品,一样的劳资报酬。

到了1717年之后,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儿王朝完成了一项浮士德般的交易,将加尔各答以及附近38个村庄全部交割给了这家英国公司。加尔各答生产大米和黄麻,周围水道纵横,平原一望无际。大米和工业原材料被运往英国,整个公司获利颇丰。

暴发户的金钱没多久就吸引了坏邻居的目光,看着老对手英国人发家致富奔小康,法国人同样不甘示弱。为了对抗强盛一时的法国人,英国政府军远在本土,根本无法指望的。所以东印度公司自然而然地就组建了自己的私人武装,最初的人数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两千两百名欧籍战士,以及数量差不多的本地人,这只小五千人的队伍打败了孟加拉最后一位**的土邦藩王。而更倒霉的是法属东印度公司,他们与那位失败的土邦藩王站到了一起,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一支相同规模的军队则在南方赢得了文迪瓦什战役的最终胜利,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从十八世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