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刀笔之下(1 / 2)
王一亮照片的目的,方管家不用想也知道,威胁,**裸的威胁。其意不言自明,不配合,就灭你全家。
看着情绪激动的方管家,赵敏峰微笑着,将照片放在桌子上,道:“老方啊,人活一世为的啥?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么,你有啥想不开的,沈家对你是不错,可你也尽力了。再说,你瞧你干的事情,说难听点,就是为祸一方,在大清,凌迟都成了。怎么样,用不用我再给你看看昨天记者们拍的骚乱后照片,看看那些因为你而死的无辜民众。人家也有父母妻儿,凭啥你们就能为了一己私利,把人家一家都祸害进去。天地良心,这种事落在你老方身上,你怎么想?”[]
方管家不说话,喘了几口粗气,终于他已经冷静下来,不过王一看得出来,他疲惫的双眼中并没有多少屈服的意思。
“怎么说?”王一再次开口。
“让我出卖沈家,说出计划,想也别想。”
本来以为已经攻破方管家心理防线的赵敏峰,差点要抡拳头打人,只是被王一瞪了一眼,才安静地停下了手。赵敏峰是情报局的一位队长,自然不是情绪外露之人,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在方管家面前不过是演戏而已,既然王一叫停,这戏自然也没有演下去的必要。
“既然方管家如此坚决,那便算了。”王一起身便走,只是在出审讯室之前,忽然回头道:“对了,忘了和方管家您说一说,我们最后的处置办法。我们东北自治区是讲求法制的地方,自然不会牵连你的家属。只是我们这边有几家报纸媒体,对于发生在西贡,以及南越的这场骚乱将会做最详实的报道,而你方管家将会和那些西贡遇难者遗体的惨照放并排在报纸的头版。有过激民众做出对贵家属做出出格的事情,到时希望方先生能够海涵。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王一出去后,房间里只剩下方管家,赵敏峰,刘月梅三人。方管家愣在了那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赵敏峰也懒得理他,跟自己的副手刘月梅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
“董事长这词从哪整的呢?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赵敏峰说着没什么营养的话,刘月梅白了他一眼,道:“队长,你也别再那感叹了,你要有董事长的本事,你也不在这混了。”
“这倒是。不过说起来咱东北自治区那帮记者可不是白给的,这个姓方的一家子,这辈子算是彻底毁了。只要一上报,别说咱东北,就是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听说现在咱们的报纸在大清沿海几个省也可以出售了?”
“嗯,两广,福建,浙江,直隶,云南,贵州都可以买到,本来清廷是不允许的,可现在这个年月,咱杨总理一句话,比光绪那个小傀儡皇帝有用得多,清廷只得默认了。”
“那这样一报道,沈家和方家在大清沿海地区可就没有立锥之地了。咱东北几家报社的笔杆子,我可是见识过,咱们局子因为被审计署和廉政署的人调查出吉林局局长有挪用*公款行为,几家报纸算是盯上咱么了。要不是总理最后出手干预,那位局长估计现在也自己抹脖子了。他们手中的哪是笔杆子啊,根本就是刀把子。”
赵敏峰对那报社的人是心有余悸,当初他就是从吉林局过来南越的。
“这话倒是真的,估计这帮人笔一落,方家也就遗臭万年了。”刘月梅摇着头道。
“别再像秦桧似的,弄铜像在那跪着,那这人可就一丢千八百年了。”
“铜铸?西贡政府可舍不得花这钱,石像也就差不多了。”
两人在旁边闲聊,看着方管家,两盏灯依然照着,不让他睡觉。只是现在这灯有些多余了,方管家表面上很平静,但内心中却是翻江倒海,横生波澜。
方管家算不上读书人,但是能在沈家这样的高门大户当上管家,自然也不可能是不通文墨之辈。虽然从来没参加过科举,可年轻时,也经常用心读书,表面上是没有多少读书人的迂腐,但内心却有着天朝读书人共同的追求——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王一说的报纸,方管家当然见过,福建是闽浙总督杨昌浚的地盘,因为此人官声受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所累,不得已投靠了东北。所以东北的物产在闽浙两地大行其道,报纸亦是其中之一。最开始出售的都是周刊,直到近几个月,东北几家大报才开始在闽浙等地开了分部,虽然新闻时效性,还是比不得本土,但影响力经过沉淀,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不说其他,就是跟王一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沈家诸人,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谈论报纸上的当日话题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更有自信者,还向几家报纸发稿。若能刊登,也是一件在同侪中值得夸耀的乐事。
报纸不但在读书人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不时挑动不同派别文人之间的隔空交战,就是普通百姓,也对读报充满了兴趣。只是这年头大部分人并不识字,要想知道今天报纸上写了什么,就需要到酒馆茶肆听报博士开讲。花费倒是不高,点杯大碗茶即可。
从读书人,到贩夫走卒,报纸的影响力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东北一旦将西贡的骚乱进行报道,天下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