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人行(1 / 2)

加入书签

除了上面那两条之外,王一还提了三条附加小要求。

第一个是朝廷出借皇宫大内和翰林院所有藏书,供大商文化进行印刷,刊行天下。其后所得款项获利,大家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大商承诺将此收入全部所得用来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个王一要求皇宫大内定期出借一些国宝给大商博物馆,供世人参观。所得款项也是一家一半,大商承诺将所得款项用于公益事业。

最有一条更简单,王一跟朝廷要了三个人:严复,詹天佑,唐绍仪。

最后李鸿章跟慈禧的奏章中说:“王一手握重兵,其势已成,非刀兵可解。国库空虚,开战空耗努币于朝廷无益。况且此人爱国仇外,留其于奉吉黑内外蒙,一可拒沙俄东顾,二可挡日人西望,实利大于弊也……”

慈禧看了之后,沉思半晌,其后笑道:“王一这奴才倒真是个商人,还想着和哀家合伙做生意……”

李莲英笑道:“这也是他眼光好,老佛爷乃是万福之人,他随便沾点小福气,那就能财运亨通了。”

慈禧笑着点点头。“只要不变白眼狼就好!”

李莲英吓了一个机灵,没敢再接话。

与众朝臣商议之后,慈禧同意了王一的要求。至于五百万的银两从何处而来,那就不是老佛爷要操心的问题了。而两家合伙做生意的事情,慈禧就派在了李莲英的身上。起初李公公也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这钱还真不少。跟慈禧一汇报后,老佛爷也算是见钱眼开,后来倒觉得王一是挺好一人。

五百万两在大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而朝廷确实也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所以只给了大商两百万,剩余三百万成了大商的商业贷款,抵押品是大商原本所开矿藏收益的三成,当初跟朝廷谈这部分是需要上交的。现在则直接归了大商,直到把三百万连本在利还清为止。

张敬孝得了五百万两白银,那脸上像开了菊花一般,高兴!不过船坞不够用,于是直接在旅顺和葫芦岛又开了两家分公司。手上握着南北洋的订单,共七艘军舰。

除了他高兴之外,左宗棠也高兴,若是大商造船厂的所有军舰都出来之后,那南洋的实力都超过北洋了。李鸿章心情也不错,别看南洋得的舰船比北洋多,可北洋这两艘船是直接到手的,而南洋手中的战舰则需要全部付完款项,才归南洋控制指挥。按照现在的还款速度,怕是要等个三四年才可以。

当然,王一来了这么一下,虽然没真的兵临京城谋朝篡位。可也确实让一帮满清贵族们吓得不轻,其后调北洋重兵和蒙古骑兵共同防守锦州和山海关,这才安心下来。他们其实也知道,王一手下保险队能和沙俄人打得难分难解,自己这方面想要取胜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了这些兵丁,打不赢,拖点时间给自己逃跑总可以吧?

1882年初,严复,唐绍仪,詹天佑来到了奉天。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无以复加!他们倒是没听过大商的名号,不过却是知道东北共和国。王一接见了他们,其实他当初要这三人的时候也没多想,总归是后世名人,寻思见一见。要是合用呢,就留下,不合用,就遣返。严复,唐绍仪,詹天佑见到王一之后,当然亦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向朝廷招募自己的人竟然如此年轻,比他们都要小上十多岁。

王一跟他们说了会儿话,发现三人确实各有专长,见识不凡。当然,这是相对于大清其他地方来说的,在大商么……也就那么回事。

“眷诚,少川,几道,你们可以在大商一展所长。”王一笑道。

唐绍仪略显局促地问道:“不知董事长打算怎么安排我们三人?”

“这个问题我都想好了。几道,你去海事学堂再学习两年,我们这边可与英国不太一样。许多东西都是外国没有的,你可以去看看。”

严复起身道:“听从董事长的安排。”(严复,最初名宗光,字又陵,后来才改名为严复,字几道。这里取第二个名字,大家看着熟悉。)

“眷诚,我这边和你专业有关的有大商重工,大商火车,大商铁路建设公司。明天我派人带你前去观看,喜欢哪家去哪家。”

詹天佑点点头,这人不太爱说话。

“至于少川你,就暂时留在大商总部负责帮我处理一些事情,而我还为你找了一个师傅。”

原本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的赵烈文,此时才笑着站了起来,道:“就是我。”

王一一笑道:“他是赵烈文,原本是曾文正公手下的第一幕僚,如今负责我大商的对外事务。”

说实话,唐绍仪还真没听过赵烈文的名声,这也不奇怪,赵烈文纵横江湖的时候,唐绍仪可能还才刚出生没几年,等到后来赵烈文退隐了,唐绍仪也出国了。

“见过先生!”唐绍仪起身施礼。

王一此时笑着点点头,道:“老赵,带他们去工业实验室参观参观,之后再给他们安排好住处。你们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可以给我打电话。”说完王一从桌上拿起三张名片交给三人。

王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