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占安东 谋朝鲜(1 / 3)

加入书签

沈雅芝好奇地看着赵烈文,这丫头觉得奇怪,办公室里怎么突然多出一个老头来?

其实赵烈文不算老,他1832年生人,今年还不到五十,这时正在跟王一说话。他现在也算大商的人了。王闿运对于王一下手之快也是感到震惊,而对于赵烈文竟然答应下来同样是吃惊不已,这可是辅佐曾文正公的顶级谋士啊!……不过怎么没成谋士,反倒成了王一的学生。虽然不至于执弟子礼,一口一个老师先生地叫着,可这要是让李鸿章等人知道了,还不得惊掉大牙啊!

赵烈文自己倒是不在意,论见识自己不及王一,论能力自己也不如王一,自己会的就是官场之中勾心斗角那些东西,偏偏在大商还不是主流。自己真要把官僚那套东西弄到大商里来,赵烈文毫不怀疑,王一能把自己剐了。

“赵兄,我已经给您弄了一套中式别墅,若是愿意,您随时可以搬过去住。”

“谢谢,先生。其实我也没带几人过来,老家人都在常熟赵园中住着,他们也不会过来。”

“可你也不能总住在图书馆的门卫室中啊!”

“没事,先生。我觉得挺好。”自从答应王一的要求之后,赵烈文第二天便从王闿运家搬了出来,选来选去,就挑中了图书馆的门卫室。没事的时候就在图书馆看书,王一一旦出去视察了,就叫上他,也算直观地了解一下大商的各方面情况。当然他初来咋到的,王一也不会给他安排什么工作,就是彼此聊天,交流下意见。若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他也会直接开口询问,有时也会帮王一找出一些问题,拾遗补缺。若论眼光独到,他不愧是曾国藩依仗的主要谋士,自有一双火眼金睛。

六月末时,王一再次从大庆预招骑兵五千人,最后经过身份筛选剩下四千六百余人,之后开始在大庆新建的枪骑兵训练营中整训。而之前训练出来的三千六百人,其中三千人被派往漠河驻守,由郑海涛指挥,清剿漠河和呼玛地区的匪患。其余六百人与武校基地的骑兵混编,人数也在三千人,配合大商的步兵和新组建的炮兵,从本溪出发,开始发动对凤凰城——安东方向上的土匪清剿,目标就要开通去往朝鲜的陆地商路。

凤凰城就是后世的凤城,有砂金和脉金。不过那里现在尚未开放,有柳条边墙,同时还有清廷的凤凰城守备驻守。虽然王一不太在乎,可也不想现在就和他们撕破脸,于是重点就放在安东上了。

安东就是后世的丹东,耆龄(耆qi三声,这个耆龄不是曾国藩身边那个耆龄,那人1863年就死了)是现任的安东县知县,他的前任名叫张云祥,因为看到营口等地发展,便托人到大商说项,希望王一能去安东投资。安东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王一一想便同意了。安东自然资源丰富,除了金银铅锌铁煤之外,还有高岭土,菱镁矿,大理石,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硼矿资源,据称储量占到全国95%。王一要在本溪大量的冶炼各种硼钢,此处是重要的原料产地。

今天王一邀请了粮油价格联盟里成员前来开会,不过他现在面子太大,所以出席的都是各大家族的头面人物。只是今天的开会地点比较特别,并不是大商,而是安东县衙。如今他身边坐着的就是安东知县——耆龄,另一边跟着一起聊天的就是赵烈文。中间倒是有不少人过来打招呼,不过这里都是一些人精似的人物,因此也不会留下来硬和三人说话。

“知县大人,我大商要的条件很简单,一块面积够大的土地,之后我们要建发电厂,以及各种工厂,其中主要是缫丝厂,丝绸厂,棉布厂和成衣厂。至于安保,我大商保险队可以负责。”(后世丹东丝绸产量占整个辽宁的70%)

耆龄点点头,道:“那需要我们安东做些什么?”

“我们既然在这里投资,就需要有原料,这方面需要贵县解决。当然这也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种桑养蚕,种植棉花,我们大商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但农户种与不种,这就是大人您要解决的问题了。”

“可是种桑养蚕,也不是当即就能有产出的,农人们的生计该如何解决……”耆龄有些疑虑。

“这个简单,因为安东水源丰富,我们采用桑基鱼塘的方式进行科学利用,另外贵县也可以给农人一些补贴,让他们有积极性来从事这方面的生产。”

王一的意思很简单,你安东县不能什么都指望这我们大商来做。

“可是我们安东本来就是人少银缺……”

“若是安东县资金不足,大商银炉可以给你们提供低息的政府贷款,不过这里面的资金管理,就需要我们来操控。”王一信不过清廷官员,怕他们上下其手。

“可以!”耆龄笑道。

王一此时继续道:“再有就是各个工厂都需要有人做工,而缫丝,丝绸,棉布,成衣这些厂子最好是由女工来操作。”

“女工?”耆龄一愣,这年头可是男女授受不亲,万一工厂出点什么事,到时可非常的麻烦。“这个么……”

“知县大人放心,厂区我们会做严格区隔,不会出现破坏男女大防的丑闻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