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四)(1 / 3)

加入书签

石全也是有办法,他自认为是能搪塞过去的。毕竟这如今辽水这边儿的战事,其实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当然了,他也相信,是有公孙康他们的眼线在这儿,可他们真就能活到那个时候?这个确实是未必啊,哪怕他们真就能在撤退的时候还能保住性命,那自己也不会怕什么。至少在辽水这儿的战事,不管如何,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公孙康他们就说不到自己

一句,毕竟自己本事有限,他们三个谁不知道呢?如果说自己本事不小,没尽力的话,那他们是都有说辞。就算自己是他们,那也是要说点儿什么。可是如今这一个大前提,不还是自己本事不行吗,一个三流的武将,拿什么和人家兖州军比?更何况还有凉州军和江东军,

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比的。如果自己真有那本事,还是那话,自己可能就不在辽东这儿了,更别说是投靠辽东军,给他们做事儿。如果说自己,哪怕就是个二流的将领,自己都得想办法去投靠兖州军,这在辽东这儿,可真是没什么发展。还别说,别看石全这个人如何,

至少他想法是对的,因为二流的将领,那才是诸侯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毕竟三流的一抓一大把,根本就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而一流的话,那自然是更少,所以当然二流才是那柱石。这个连石全他都清楚,所以可见这个也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毕竟不管是对曹操来说,还是对马超孙策他们来讲,其实都这样儿。无论是兖州军,还是说凉州军江东军,他们都是如此。

对于三方来说,确实,一流将领怎么都是有限,就那么些人,虽说他们是都希望己方这一流的将领越多越好,可显然,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像那样儿的人才,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并且要如今来说,除非你能把其他两军的一流将领给整到你这一方来,要不然

的话,估计是再也遇不到一个那样儿的大才了。所以说三流将领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没什么稀奇。那么二流的武将,就绝对是一个军中的中流砥柱,那才是主要的组成。说起来看实力,肯定也是不光要看谁人马多,战力强,有财力物力的,关键一点,肯定是有这个二流将

领,谁军中的二流将领,这中流砥柱多,那么谁就占优,这个必然,就是如此。所以说石全都知道,那么其他人呢,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而此时两军或者说是四方,毕竟凉州军和江东军,其实也算是兖州军以外的两支人马。他们四方是拼死厮杀,这个已经不能说就是激烈了,绝对是惨烈,不说这个时候是哀鸿遍野,可估计最后也是如此了。毕竟是四方的大战,

这可绝对是不容易见到的。为什么这么说,毕竟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是盟友没错,所以自然是经常联合,这个不算是少见。可兖州军和凉州军呢,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联合的可能,哪怕就是江东军,他们和凉州军,可以说还是有点儿可能联合的,但是兖州军呢,显然

他们是没和凉州军联合的可能。就说江东军能变成三方之中最强的那个吗?显然,就算有了大意外,估计都不可能,那么兖州军和凉州军联合的基础在哪儿?所以这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说兖州军和凉州军都能成为盟友,那么联合起来,那除非是出大了大事儿,就像异族联合来攻,或者更大的事儿,那就是你不想联合,最后都不可能,因为那是必须的,没跑儿。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异族,就只是辽东军,因此,他们的联合,其实就已经属于是难能可贵了。确实,如果不是辽东军,就说兖州军和凉州军,他们的联合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所以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此,这如今因为有了辽东公孙度称王,实际是他儿子整的,不过这个天下人都不看,就只知道是公孙度当了辽东王,就足够了。最后天子诏书去了长安

和建业,孙策那边儿不用多说,就说马超那边儿,成了,马超派兵来辽东,这样儿促成了三方的联合,可以说绝对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情景。可以说除了当初的诸侯讨董和几方一起去讨伐袁术之外,这如今的三方联合,确实是非常非常难以见到的了。毕竟

诸侯讨董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的大汉是如今这样儿吗?那个时候的董卓,是如今辽东的公孙度所能比较的吗?除了他称王,董卓没称王之外,其他方面,他辽东军连董卓的一根毛估计都比不上吧。这绝对不是贬低他们辽东军一方,也不是夸赞董卓他们,实在是这事实就

摆在眼前,你不得不这么认为啊。难道说还可能是辽东军他们比董卓一方更强?这怎么可能呢,开玩笑也不至于说这样儿吧。事实就是事实,至少这个确实,是改变不了了。人家董卓好歹是能带兵和诸侯联军抗衡,可辽东军呢?他们有那本事?开玩笑,所以辽东军就是比

不上人家,确实如此。而此时虽说辽东军还不至于说大势已去,但是这个情况,确实是让石

全觉得太憋屈,这战力根本就不如人家,这差距确实是有,还不小。并且己方可只有三万人马啊,但是人家有九万呢,所以这差距……石全这个时候也不再多想,实在真是,一想就全都是眼泪啊。如果说没这么大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