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美食故事(1 / 3)

加入书签

吃了一会儿孩子们就嚷嚷着吃饱了,想要出去玩。

“叔叔,我吃饱了!我去抓鱼可不可以?”天天歪着小脑袋问王勇。

“恩,行!不过你要听明明哥哥的话,不许调皮知道不?”王勇和蔼地嘱咐道。之后又回过身来对早就吃饱了,正一副跃跃欲试地想要离开饭桌去玩的明明说道:

“明明,天天他们都要比你小,你是大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知道吗?”

明明小家伙一听,就眼睛一亮,挺着小胸脯说:“恩,我是哥哥,他们都要听我的。”

王勇一听明明的这句话,就知道自己的希望肯定要落空了。正在想着怎么才能留下这帮调皮捣蛋,没人看着估计都能把天给翻过来的孩子。突然一个声音的响起,王勇眼前一亮,想到了主意。

“妈妈,我还要吃豆腐。”

天天的小朋友,那个小胖墩大壮,正指着一盘麻婆豆腐对他妈妈说道。因为小家伙刚刚学会使用筷子,这要对付这盘软软的嫩豆腐,完全是在他的能力之外。这让十分喜欢这道菜的他很是着急,但自己有对付不了它,只好出声让妈妈帮忙。

“大壮,叔叔问你,你知道这是什么菜吗?”王勇看着正盯着那盘豆腐流口水的大壮说道。

还没等大壮回答呢,天天就在一边接过了话茬,挥舞着两只小手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叔叔,我知道。”

“好,好。那你告诉叔叔这盘菜叫什么名字啊?”

“麻婆豆腐。”

“恩,天天真聪明!”

听到叔叔夸奖自己,小天天立刻就骄傲的四下里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小伙伴。只是还没得意多久,就听见叔叔继续问道。

“那天天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麻婆豆腐吗?”

这句话问出来,回答他的是一片左右摇个不停小脑袋。不过。王勇还是小看了天天的聪明,小家伙儿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问妈妈。

“妈妈,妈妈,为什么它要叫麻婆豆腐啊?”

望着一脸不解,仰着小脑袋问自己的儿子,乔曼爱怜地抱起天天。放到自己腿上,一脸疼爱的说道:“是因为发明这道菜的是一个脸上长着麻子的婆婆,所以大家就叫它麻婆豆腐。”

天天听到妈妈的解释,立刻满脸兴奋地回头对王勇说道:“叔叔,天天知道了。因为它是一个麻子婆婆做的,对不对?”

看着一脸兴奋的小家伙。王勇摇摇头。这个动作顿时惹来了桌上这帮孩子父母的惊讶。怎么回事?难道不对吗?不应该啊!这个故事自己听到的也是这个版本啊!

“好了,都坐好,听叔叔给你们讲一讲这道菜的故事。到时候你们要告诉身边的其它小朋友哦!。”

王勇招呼着已经成功被自己把注意力给吸引过来的一帮小家伙儿做好,一边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清末民初的四川成都北门外,府河转折之处,有一个叫万福桥的地方,万福桥的北端有座城隍庙每到夏季。城里人就会蜂拥而至来这里乘凉喝茶,特别是清明,中秋,那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这天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从乡下到城里谋生,看到这里车来马往,人气很旺。于是就在桥头边租了一间茅草屋,开了一家小饭馆。

这夫妻俩,男的叫陈春富(也有说是叫陈森富)。女的叫温巧巧。

起初,俩人觉得自己本钱小,本事也小,只是随便卖一点小菜便饭,提供些茶水。挣俩个钱养家糊口罢了。

当时饭馆附近有一家王姓豆腐坊,那豆腐做的细嫩,绵软。每天早上总会做上几板豆腐放在饭馆门口招揽客人。而这条路上呢,来来往往的经常有一些挑着猪肉,牛肉贩卖的小贩。路过的时候也会进到饭馆里歇歇脚,等待客人。

而饭馆的主要客人都是一些挑油粮的挑夫,每天,他们起早摸黑,进城送完了粮油,回到万福桥时,个个都是人困体乏,饥肠辘辘。

于是就会三五一群,搭个伙儿,大家分摊一下钱,割上几两猪肉或者牛肉,或者再来上几块豆腐,再端上一个钵子,来到饭馆。将挑油的油篓倒立,把余油一点一点地滴入钵子里。最后他们拿这些食材以及油一块交给老板娘请饭馆代烧。

陈妻温氏知道,这些下苦力的人口味吃的重,偏好麻辣鲜烫。于是,她就用自制的粗辣椒面加上些花椒面、豆豉,再把客人买来的肉切成片,一起烹制豆腐。

结果,这么做出来的豆腐,红亮诱人,麻辣鲜香,而且又热又烫,挑夫们吃起来解馋、解饱,还解劳。

就这样陈妻有着“麻、辣、烫”风味的豆腐,一传十,十传百,就散布开来。而这位陈妻温巧巧,人长得白净漂亮,聪慧贤能,非常讨人喜欢,而且性格开朗很有亲和力。

她的丈夫陈春富呢?脸上有麻子,坑坑洼洼的,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叫他陈麻子。既然是陈麻子的老婆,大伙儿都戏称温巧巧为陈麻婆。

豆腐出名了,大家伙儿自然也乐得称呼它为“麻婆豆腐”。于是,麻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