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贪婪的人:索取满足不了贪欲 (5)(1 / 3)

加入书签

原来齐威王是个胸怀雄图霸略的君主,他故意先纵乐荒志以观察群臣,所以重理朝政后,深知臣下们的操守与能力。他除了把一干奸佞小人处死,还另外提拔那些从前不被重用的好官。于是群臣勤恳忠诚,不敢怠慢职守,齐国因而大治。

整顿内政后,齐国奋兵而出,接连击败邻近各国。震惊于齐国的复兴强盛,各国诸侯都归还了以前侵略的土地,此后二十余年间,再也不敢对齐国用兵。

九年荒废,一朝猛醒,齐威王等的是“老鼠们”吃多吃足,形态毕露。不管这九年的荒废是不是齐威王的伪装,他能在一夜之间“醒”过来,严惩贪官,精心吏治,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表面上沉迷酒色逸乐,实则隐藏了他监管机制,不动声色,把人都暴露在明处,谁清廉谁贪污,一目了然。

黑暗给了贪婪小人滋生的天然场所,赐一夜的黑暗让他们纵情搜辞、索取,天亮时的那一缕曙光才会是甄别好坏的试金石。

不与贪者争名利

人皆有好名之心,内心常有一种出人头地的渴望,期待着有一天能“一片走红”而成名人。那些对功名利禄充满饥渴的人,钻营投机,争功夺利,见别人头上的光环就觉得刺眼,心生邪念,找机会也要把它夺过来戴在自己头上。

名利可以让他们不择手段,丧失理智,做出伤害你的事。这时的光环反而让你成为招风大树,小人都争着以你为目标,展开不可告人的行动。放弃与他们争功名,反而是一种豁达与解脱。这时,你的内心会升起一种奇妙的平静感,你的成功自然地昭示着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你会越来越受人欢迎。

能让功名的人,反而会留下美名。能把光环让给别人的人,反而得到更多的荣耀与赞美。

后汉隐帝时,大将郭威曾任两军招慰安抚命。他领兵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三镇(河中、永兴、凤翔)割据后,回到了大梁。

郭威入朝参拜后汉隐帝,皇上对他进行安慰,并赐予金帛、衣服,玉带等一大堆奖品,郭威一一加以推辞,道:“为臣自领命以来,仅仅攻克一座城池,有什么功劳可言呢!况且我又领兵在外,而镇守京城,供应所需,使前方不缺粮,这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劳啊。”后来,后汉隐帝又提出加封郭威为地方藩镇,郭威还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镇,还有节度使也有功劳”。后汉隐帝越发欣赏郭威的为人为官之道,当时朝中难有像他那样的淡泊名利之人,于是决定再次奖赏他。郭威第三次推辞道:“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供粮,来源藩镇;冲锋陷阵,出于将士,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郭威反反复复推辞,将功名归于大家,实在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他这么做,避免了追名逐利小人的嫉妒,而且在朝廷中留下了好名声,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贪心的人,汲汲以求得名,然而名声却离他而去;淡泊名利者,拒绝名声放弃利益,把自己的光环让给别人,却往往能够留得美名传。有一个叫姚一祥的小吏,曾经救济过一个外地的秀才,这秀才发迹后正巧做了姚一祥的上司。为了报答姚一祥当年的周济之恩,上司让姚一祥为几名真正冤枉的死囚说情,然后由上司将他们释放,并让姚一祥从囚犯家属那里每人收取一千金的人情。姚一祥乘此机会开脱了七名真正冤枉的死囚,救了他们的命,然而并没向他们的家属索要金钱。上司以为姚一祥替囚犯洗冤,已得到了七千金的酬银,也足以报答当年对自己的周济之恩了,便让他带着七千金回家养老。姚一祥没有为自己声辩,而是按照上司的指示离开了衙门。事后,上司了解到姚一祥分文未取,十分感动,应众人之请,将姚一祥载入名宦祠中。人们曾说道:

而今姚君不得银子,竟说得了七千,谁肯如此冒空名,失实利?既能雪人之冤,又不利人之财,又不邀己之誉,以讨上台的奖赏,岂不大圣人、大菩萨的心肠?只怕这样人,古今来不多见的。

姚一祥不争名夺利,邀功请赏,视名利为身外之物,一旦真相大白,他得到的是“又不邀己之誉,以讨上台的奖赏”的“大圣人、大菩萨的心肠”的好名声,既不被同行中的贪婪小人算计,又得了一生清誉。

名利是一样奇怪的东西,你越是追逐,越是把自己赶进死胡同,贪婪小人为了他会和你火拼,你越是躲开名利的光环,它越是主动眷顾,来自众人的称赞,来自对手的折服,更显得踏实坦然。

吊起敌人的胃口

战场上,刀光剑影,和敌人拼得你死我活,耗尽心力,仍未见分晓,徒劳一阵。兵法有云:能使敌人自重者,利之也。也就是说,“利”对于贪小便宜的人来说,屡试不爽。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穿就曾用此计谋赢得晋灵公的信任,吊足了他的胃口,然后一举铲除了他。

晋灵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暴虐之人,他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曾下令在绎州城内建了一个桃园,收罗天下的各种珍稀花草于园内。

桃园修好后,晋灵公时常登临俯瞰、饮酒取乐,并以张弓弹鸟为戏。但是时间长了,他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