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干得好”与“嫁得好”之争(1)(1 / 2)
幸福的三个必要条件是:知道自己没有自欺欺人,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充满爱心。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妻子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一个女人不能光依赖于男人求得保护。她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美国19世纪女权主义者 苏珊·安东尼
有人问我为什么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赌博,我很符合常理地回答说,因为女人钱少。这个答案虽然正确,却不完整。事实上,女人的赌博直觉全都在婚姻上体现出来了。
--美国女权运动代表人物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先来做个选择题:以下哪一个最有可能成为你的钱“源”?
A.有个富爸爸
B.嫁个有钱老公
C.中大奖
D.自己挣
“A”其实没有可选性--谁能选择自己的爹妈呢?“C”的概率是小数点后N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剩下“B”和“D”,倒是有点难以定夺。
黄金屋与颜如玉,是旧时读书人青灯苦读奋斗的目标。当今社会,男人挣钱创业,也以抱得美人归为成功标志。英语中给那些上了一定年纪的富豪身边年轻貌美的非原任太太一称呼叫“trophy wife”,就是“胜利品太太”的意思,颇为贴切。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曾经说:“要是没有女人存在,那么全世界的钱都失去了意义。”总之,人类历史上,无论东方西方,绝大部分时候,“干得好”这种概念对女人来讲是不存在的,“嫁得好”是女人的唯一出路。
中国改革开放,缔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给中国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财富是什么?财富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女人如何取财有道?
在目前的中国,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个论点的认可度相当高--此起彼伏的富豪相亲活动,以及姐妹们踊跃报名的热火情形可以为证。夜深人静,工作了一天疲惫困倦的你脑海里也许会闪现这个念头:社会上“白骨精剩女”与日俱增,但嫁不出去是永远的痛,干得再好也没用。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干得好”的女人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在自己的行业里如鱼得水,颇有建树。“嫁得好”的女人有一位多金的老公,不必为生计奔波,每天过着悠闲的少奶奶生活。“干得好”的女人经常面临工作的压力,在职场风雨中咬紧牙关,不敢松懈,总是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而“嫁得好”的女人通常人前光鲜,人后伤感,“悔教夫婿觅封侯”。
“干得好”和“嫁得好”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有答案吗?
“干得好”和“嫁得好”哪个更重要?
我们先绕一个圈子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美国著名影星雪莉·麦克雷恩唱、演、舞俱佳,曾经获各种提名和奖项无数,并凭借《母女情深》这部电影,获得1983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是,中国影迷们很少知道,她曾经在1975年以一部与中国有关的作品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半边天·中国记怀》。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雪莉·麦克雷恩率领一个由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7位美国妇女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的过程。纪录片反映的是毛泽东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改变。“文化震荡”这个词远远不够描述这些“美国妇女代表”内心的震撼,因为西方女权主义的“桃花源”理想境界--一个完全没有性别角色的社会--在中国实现了。雪莉·麦克雷恩旁白评论道:
(在中国)女性担任领导工作,开着重型机械,有的还是医生。她们和她们的丈夫们共同分担家务。妇女们一起协作而不是互相竞争。她们的孩子们也从小就学会热爱劳动。中国没有失业的人,工作是一项让人完善自我的事。
中国妇女不化妆,敢于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想法。(我们见到的)所有的中国妇女们都笑得十分开怀,非常喜欢她们的生活。
她们的行为很像女同性恋者,因为她们看起来根本不在乎迎合男人的性幻想,她们完全自由、开放、直接和独立。她们从来不跟在男人后面,她们公开积极地讨论男同事们是否有进步。(我们也遇到许多)尚未结婚的妇女,她们看起来对此也不怎么担心。她们非常认真地想要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潜能。她们也不会因为结婚生孩子就停止工作,因为托儿服务很完善。但是不结婚是行不通的,所有中国人一听“不结婚”这种说法都很吃惊。
中国男人们真诚地希望妇女和他们平等。他们和中国妇女们自由交流,互相学习。
有一位评论家写道:“这部纪录片不仅让你看到了中国有快乐的儿童,没有互相竞争,没有男女固定角色,而且还让你看到了希望在中国,看到人的魔鬼本性是可以改造的,甚至可以达到剧变。感谢雪莉·麦克雷恩让我们看到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财产和性幻想对象的那种社会是可能存在的。”
读到这里,你是否觉得有点哭笑不得?这样的描述更接近朝鲜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