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聪明女人懂理财(1 / 3)

加入书签

从阅读的层次来看,女性大概更倾向于生活类、时尚类的书看得多一些,而财经类书籍往往是男士选择得多一些。但是,这不意味着女人就可以真的和经济绝缘。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更须懂得一些经济上的技巧,无论是关于事业上的投资,还是生活中的理财。也许有的人会感慨,自己又不是金融专业出身,怎么知道金融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技巧?但是,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在理财中并非占绝对位置,而正确的理财观念才是投资者理财关键,作为一个知性的智慧女人,有一定的理财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大的方面,会影响到我们的收入,小的方面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最基本的理财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一般人在消费前,可能都没有这种概念,但是如果你学过经济学,你在每一笔花销之前都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先请看一个例子:10年前甲和乙是大学本科的同学,在社会上打拼了几年之后,都恰巧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一起花掉了这30万元。甲去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很显然他们目前的财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他们当初花费的都一样,而且学历相同、社会经验也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为何5年后两人的财富就不一样?很简单,A花钱买房就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把它们转移到了房屋里,无论多久以后都还是归自己。而B花钱买车则是一种“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汽车用过几年后,几乎一分不值。但是房子跟车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再看第二个例子: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说她觉得自己的某个客户有一点儿奇怪。她说:她向客户甲推销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有接受,而客户甲事实上并不缺钱。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一千多元,但是那个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朋友不懂的就是,为何300元的演唱会门票客户甲嫌贵,却又可以去买一千多元的几张光盘呢?其实原因就是,客户甲是将经济学中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来。

他每花费一笔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买光盘,这一千多元虽然不便宜,但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而是增长了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他可以用新学的知识,会赚回一千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自己的口袋。但购买演唱会的票,则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有人会花3万元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元去买二手车。也有人会花1万元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元去欧洲度假。还有人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生活中哪些是“投资”行为,哪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富有的人理财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这也就是一般人的理财:“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哈佛”教条每个女人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但是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这样其实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而有一些人,则会固定地先将一部分工资存起来,有些人储蓄10%的工资,有些人20%,有些人30%。这就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理财观。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就教给大家一个理财方式: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哈佛出来的人,多数以后都很富有,这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儿不一样:他们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的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挣得多,所以富有。比如,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很普遍,但它错得很离谱。

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少,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人两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是普遍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上。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足几千元美金。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的白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