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相媳妇也能出事(1 / 2)

加入书签

又到了夏天,方怡巧来这里正好一年。这个夏天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却都是好消息。大伯父调任京官,礼部六品主事。轰动整个青城方氏,归宗之事再被提起。

拿够了乔的方老太爷终于点了头,方氏族长亲自将方氏一众人等录入族谱,自然顺便将老太爷记到正妻名下。听说族长大人录完族谱,哭得象个孩子。方老太爷也跪在祖宗牌位面前,老泪长流。

大伯父的二子定了太仆寺一个主薄的女儿,正是门当户对,老太爷接到信,也吩咐家中二娘子和三娘子到跟前“几个大的都定了亲,也该给家里几个小的物色物色。”

说的自然是二房的三郎四郎,三房的五郎。三郎十五岁,四郎五郎同年,都是十二岁。这会儿物色,等到议亲,定亲,也要一二年,再到成亲,三四年过去了。现在物色,在当时看来,却是正好。

二娘子对自己儿子的事心中早有章程,看了一眼婆婆,问道“爹所言甚是,不知是个什么章程,免叫媳妇坏了事。又不知娘还有何吩咐,一并说来,才好打听相看。”

老太太刚要张嘴,老太爷一记刀眼过来,吓得她住了嘴。道“一等是父兄有功名在身的,若是不行书香门第也无妨。”

又看向三娘子,接下来的话显然是对她说的“再次些乡坤人家也可,哪怕家世清白的庄户人家也使得。你们看好了,报到我这里再斟酌一二。今时不同往日,这联姻是结两姓之好,不可大意。”

三娘子脸上白一阵,红一阵,知道公公是防着他们许家又将女儿塞过来。咬着牙答应下来,回去对相公哭道“难道我这个当娘的不想儿子过得好,我还会害他不成,这样防着我。”

抹抹眼泪又道“我不知道找有功名的人家,可你这个当爹的不争气,连个秀才都不是,怎么匹配。哪些乡坤庄户,都是些大老粗,能生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商户人家好歹家底殷实,嫁妆丰厚。五郎本来不是读书的料,有份嫁妆在手,往后也不怕什么。”

“你儿子是少了吃还是少了穿,就这么见不得银子。还想靠着媳妇的嫁妆银子养家,那还不如现在就打死,免得丢了方家的脸。”因大哥回家,他常待左右。看了几日,终于决定重新拿起书本,还是要有个功名在身,这腰板才能挺得直。

大哥临走时还特意说方家对不起他,给他找了个这样的岳家,让他不要怪老太爷,他也十分自责。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长武懵了,咂巴几天才转过味来。

自己没考上功名,怪不得别人。可为什么其他几房的孩子读书都有出息,自己一房三个儿子,二个大的已经明摆着心不在读书上。还在读书的七郎,他放下当爹的身份去看,也不是个有天赋更不是能吃苦的。

当娘的日日在边上讲赚银子,开铺子,读书也有吃不上饭的。再加上眼光狭隘,心胸不开,带出来的孩子能是个上进的才怪了。

想来,自己是和母亲最亲近的一个,结果家中四子,就只有自己是个白身。这些年,拿着铺子租出去打的夹帐,活得滋润不假。可往人前一站,人家只认你是方举子的儿子,方大人的三弟,什么时候能认过他这个人的。

兄弟们至少是个秀才,就是在县老爷跟前也有个坐的位置。现在白身还不显,往后分家……想到这一节,方长武冷汗直淌。

“只要人家姑娘不错,有没有家底不用在意。你听爹的准没错,他还能害了我们不成。”终究是和她十多年夫妻,真要讲什么重话,也说不出口。

二娘子和三娘子忙着相看,要外出,还要请客,这里的事便有些吃力。老太太趁机说了不少软话,让老太爷重新将管家的事交给她。

因着榆林县不大,又是同一家人,二娘子三娘子就常接了同一家的请帖,请客也合在一处办了。开始还好说,时间一长,二娘子便深感不安。

看中几家不错的女孩子,按理双方家世也相匹配,怎么不冷不热让她摸不着头脑。好在娘家嫂嫂点拨,才明白这是受了三娘子连累。

可这话非但不敢在公婆面前提起,就是对相公也不好多说。好在娘家也是榆林县上叫得出名的人家,借着嫂嫂请她坐客,避到娘家相看。有时候请客,也摆在娘家。

情况这才和缓下来,慢慢也看中了三四家的姑娘。只是还需时间慢慢观察,同样也希望儿子能过了童生试。有了秀才的功名,无论提亲还是成亲,脸面上要好看许多。也许,还能攀上一户她极喜欢,但身家略有些高的姑娘。

许家同样也在帮三娘子筹划,只可惜这一回三老爷不肯妥协,咬死了自己儿子绝不娶商户人家的女儿。再说便咬牙道“你若找不到合适的人家,这事只得托付二嫂去办,你就在家歇着吧。”

三娘子张口结舌,没想到相公竟连她相看儿媳妇的资格也要剥夺。只好忍下气,老实按夫家要求去相看。回来不是说这个长相不好,就是说那个家境贫寒。

一直到转年春天,方怡巧已经十岁了,正是元贞二十八年。二房三少爷方澄明已是秀才,小四虽落榜,族学里先生却说再读二年还是极有希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