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先祖血性(2 / 5)
当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
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最终于窝阔台汗六年灭金。想成吉思汗虽死,但却为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可谓一代人杰矣!而其建立汗国之初便开始着手创立文字和律法,使蒙古初具国形,更是高瞻远瞩之举。
成吉思汗卒后,其嫡四子拖雷监国,一直到拖雷嫡长子蒙哥汗继位之后,其与其弟忽必烈,以及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侵我天朝,然,西路大军在攻打合州之时,蒙哥汗却伤重而死,于是,鞑虏暂退。
蒙古人有兄终弟及的习俗,而蒙哥汗死后,留下了忽必烈、旭列兀、阿里不哥这三个亲弟弟。其中旭列兀由于远离蒙古高原,鞭长莫及,或者无意相争,所以他并未要求继承大汗位。
对了,蒙古人并不像我们这般由嫡长子继承家业,他们其实更喜欢以嫡幼子承袭,蒙哥汗当年继承大汗位是因形势使然,而如今蒙哥汗已死,阿里不哥作为蒙哥汗最小的弟弟,按蒙人习俗应当是继承人的首选,实际上他此时也已经成为了蒙古本土上的统治者。
阿里不哥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决定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也就是登基仪式,正式登上大汗之位。而忽必烈却抢在他之前,率军北返,并在多伦努尔附近建立大本营,并被部曲匆匆拥立为大汗,年四十四岁。
可是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忽必烈这次仓卒的登位是非正式的。按照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本土召开,而且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共同出席。
如此一来,阿里不哥自然不服,于是他在蒙哥汗的丞相、克烈部的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得了大汗称号。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蒙古人名义上的大汗只能有一个,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带着各自的支持者开始了内战,最后自然是忽必烈胜利了,而阿里不哥则被囚禁至死。
然,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之际,蒙古汗国西北地区也纷纷自立,忽必烈为了少树强敌,也默许了这种行为,转而向南发展。于是,蒙古汗国最后分裂成四大汗国与元朝。其中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均由汗统治,而元朝则视为蒙古正统,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统治,算是蒙古人名义上共同的大汗。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自成吉思汗建立汗国之后,一直便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忽必烈称汗之后,只建年号为中统,也没有另立国名。但就在前几年,当忽必烈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之后,便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并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
哼,想那忽必烈依据我族的《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足以说明其已不甘于仅仅统治一个蒙古族,而是已把自己当作中原王朝的延续了!”
卓飞对蒙古人的历史娓娓而谈,听的全场人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须知这古代不比如今,消息相对闭塞一些,而且人在局中迷,除了顶层的统治者有可能知道的比较详细之外,普通老百姓们又哪儿能听到这么多敌国的内情啊!
唔,别说是老百姓了,恐怕就是张知州,还有在座的堪称这个时代精英的文人士子们,对卓飞传出来的讯息那也是闻所未闻的,以至于一时之间,皆惊叹莫名也!
卓飞只要看看全场人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丰富知识已经成功地镇住了他们。同时他也暗自庆幸到:好在前几日闭关之时,自己特别关注了一下手机里面有关蒙古人的各种信息,最后终于七拼八凑地总结
出来个大概头绪,否则今天自己又怎么可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来呢!
“卓公子的意思孙某听明白了,并深以为然,想那蒙古人立国称元,恐怕确实是想要占据我们中原的锦绣江山,绝非是仅仅想要掳掠一番那么简单啊!”孙通判第一个站出来附和卓飞,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卓公子熟知蒙古人的历史,这就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莫说是自己或者张知州了,恐怕就连陈相也未必能把蒙元的种种内情了解的如此地透彻吧!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你说这位卓公子到底会是个什么人呢?
算了,无论如何,恐怕此人都是自己不能得罪的大人物,既然这样,那此时不站队,又更待何时呢?
张知州和孙通判的想法一致,而对于蒙古,张知州也有一些了解,他将自己所知的和卓飞的话一对照,就知道对方并非是在信口胡扯,这不免让他感到更加的震惊,更加猜不透对方的身份。
加上卓飞言语中对送米粮求和之策的鄙视,和对史姓狂徒的隐隐维护之意,使他心中更加地忐忑不安起来,首次生出了是否该放史狂徒一马的念头来。
韩姓老者显然也没想到卓飞会讲出这么一番话来,心中也是惊讶不已,什么库里勒台,什么兀鲁思,真是前所未闻呐!没想到天朝居然还有人会对鞑虏了解的如此之深刻,而且还是个少年郎,这岂不奇也怪哉!
赵清凝美目愈发朦胧,她望着台上身形略显单薄的卓飞,忽然觉得这个少年郎似乎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