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唐贞观2(1 / 2)

加入书签

当时呢他被派去出使,谁曾想卷进了天竺的王位篡夺事件,而篡位成功的国王也不是什么体面人,直接把大唐派来的使者全部给捉了。

王玄策只一个人逃了出来,好,好,好,是你先给脸不要脸的。既然你不想体面,那我就帮你体面。

我现在就孤身一人,确实是解决不了你,那我就借兵吧。

于是他跑到吐蕃收兵买马,集结了不到一万名的士兵杀向天竺。仅仅用了三天,就攻破了敌方。

随后他带着俘虏的王妃王子和牛马等物品回到了长安。

当然,那这样的灭国之将还有几位,因为我们讲的是贞观之治。所以在贞观之治没有出现在朝堂,或者说出现了但是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的。就不介绍了。”

其他朝代的众人,呵呵!你开心就好,是我不配了。什么叫还有几位,因为在贞观时期的表现并不太亮眼就不介绍了,汝听人言否。

这种将军放到哪个朝代都是稀缺资源啊!谁不想要。

噢!宋朝除外。

“凭借着这样的武力,李世民派兵把周边能打的都打了一遍。这些国家也基本上都打服了,一个个乖乖的认哥。

当然经过些年的大规模征战,保证了大唐此后数十年的国家安全。

说完了武功我们来看一看他文治。

我们的二凤陛下在文治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绩。

在用人方面,李世民求贤若渴,大力推行科举制。从平民中选拔人才。

就算对于自己曾经的敌人,李世民也能网开一面,比如说魏征等人。

魏征呢,曾经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人,之前我们所说的要让太子手上握有军功,还有枕头风等计策都是他提出来的。

尉迟恭,还有刚刚我们所说的苏定方等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敌人。在被李世民打败后,李世民反而重用起了他们。

是人才是吧?那就来吧。朕不怕功高盖主,只要你有能力,朕就敢用。

这点二凤陛下和始皇大大还是有所不同的。始皇大大,完全是有自信,你再有能力也翻不出我的手掌心,二凤陛下则是你功劳再大能大过我。若要论功绩,我李世民在唐朝可没输过。

各位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大们,小本本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划重点。

“科举制”。这个呢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他的开创时间呢是有很多种说法的。有说首创时间是在汉朝,隋朝,唐朝的多种说法。但目前我们的主流观点是隋朝开创了他唐朝继承并且完善了他。

在科举制没有出现之前,最早的是世卿世禄制,你爹是种田的,那你家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你爹是个杀猪匠,那你后代世世辈辈都是杀猪匠。

你爹是当官的,那你以后肯定也是当官的。想要跨越阶级,做梦比较合适你。

但是人人都有上进心,这种制度自然慢慢就不太合适了。

随后出现了察举制,就是由你这片地方的长官在自己管的地方内考察选举人才。

然后推给自己的上级或中央,对这个人进行考核,在进行任命。

但是大家想想,你手上掌握着这样的权利。是不是先要给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什么都先安排一下。

你是我推上去的。那你是不是就承了我一份情,我和朝廷上另一个人不对付。你是不是应该帮我?

所以说察举制也有着很大的弊端。

紧接着出现了征辟,它呢主要包括由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他和察举制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弥补察举制而出现的。

九品中正制。

他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条。

一,设置中正,用来对一个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二,品第人物,看候选人的家世、行状、定品。

三,选拔依据,根据中正的评定结果进行复审,中正的评定结果又称为“乡品”,乡品高的为“清官”,这种人升迁快,被人尊敬。乡品低的为“浊官”,升迁慢,人们看不起他。

这个,我个人感觉很难评,但是在那个世家把持着上升通道的时代,这个也算进步了吧!

最后就是科举制了

他是由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层层考下来的。可以说能够一场场考下来,并且名列前茅的。

无一不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我开始想排除清朝来的,但是就算是八股取士,能够摸透其中套路,获得高分的也是很厉害的一批人了。毕竟放现代死读书能考上世界顶级名校的,其实也没几个人。)

乡试顾名思义就是地方上的考试,第一名为“解元”,省试,则是由中央进行考试,第一名为“省元”。最后进行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第一名为“状元”。

刚开始考试的内容有很多秀才,明经,俊士

但是因为唐朝对秀才的要求特别高,结果很少有人去应试。当然了,明知道那么难还非要去考,我又不傻,我考其他几科去。

没办法,秀才一科就此罢废,从此,秀才成为了对读书应举者的一个统称。

后面在科举制上面还用了“糊名法”,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