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省人事博弈(1 / 2)
关于这次厅级干部调整,梁江涛全程参与。
从名单的酝酿,草拟,上部长办公会,上部务会,到最后上省委常委会。
真正全程参与的就三个人,组织部长,常务副部长,以及梁江涛。
几个干部处处长,根据所在处的干部管理权限,知道相应的信息,但对整体信息并不掌握。
梁江涛走了一遍全部流程后,对干部调整算是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总体看,省委书记掌管全局,对于厅级干部的任命有终局性的权力!
但不意味着所有干部都是他来任命,他只有一个人而已,精力有限,哪能管得过来全省的厅级干部?认都认不清啊。
所以他亲自关注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重要正厅级干部提任副省级,虽然省委以及省委书记没有决定权,但有重要建议权。
尤其是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这样稍微“边缘”一些的副省级干部,基本上是以省委书记的意见为主了。
第二种是重要正厅级干部的任命,比如各市市委书记,几个核心省委部门的常务副职,以及省政府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比如发计委主任、财政厅厅长等。
第三,和他关系密切的干部,比如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的,还有为他贴身服务的几个处室的处长,秘书一处、督察处、常委办几个调研处,不过这几个处的处长组织部这边会主动考虑,一般也不需要书记开口。
除此之外,其他干部一般他是不会过问的,不然就太琐碎了。
全省一年调整两到三批厅级干部,每次大几十人,尤其是换届的时候,可能几百人的规模,他哪能一个个了解?
甚至连组织部长都没法一个个都了解,要参考其他领导的意见。
然后是省长,省长虽然是一省之长,但省政府部门一把手也不完全是他说了算。
刚才已经说过了,最重要的政府部门一把手是书记说了算。
其他比较重要的,比如住建、土地、水利、农业,就以省长的意见为主了。
当然,这些都是没有明文规定的,全看两人之间的默契。
如果书记强势一些,可能给省长的空间更小。
但也不能无限制小,因为毕竟还要靠省长干活,抓经济,提高gdp!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行的。
然后省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和党群,原则上对所有干部都有一定的建议权。
当然,这份建议权有多重,取决于他跟书记以及跟组织部长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很多副书记都比较拎得清位置,轻易不会干涉太多人事安排,以免引起书记的不满。
副书记这个位置,其实有些特殊。
其他常委之间,只有排名前后的差别,无上下级的关系。
而副书记则不同,虽然级别上也是副省级,但原则上是其他副省级干部的领导。
同时,副书记有“储君”的味道。
他最大的追求和诉求,是接任一省行政一把手,正式走上前台。
所以对他来说,在当上省长之前,要刻意保持低调,既不沾惹是非,又不引起台上两位领导的戒心。
剩下的厅级干部,各位副省级领导都有不同程度的建议权。
比如副省长对分管厅室局副职甚至正职都有建议权,而且建议权比较重。
比如省委常委兼任部门一把手,如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一把手对他所在部门副职的任命原则上也只享有建议权而不是决定权,但这种建议权基本等于决定权了,省委组织部这边只是管程序上的考察,不会干涉具体人选安排。
当然,如果考察过程中发现有问题,也会取消考察对象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情况。
另外,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也对省人大、省政协的厅级领导有建议权。
别看这两个部门虽然算退居二线,看起来没什么权力,也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但还真别看不起人家。
第一,人家层级高,是正部级构架,下面有那么多委员会,都是正厅级,具备大量领导职务。一个正厅级委员会可能就十几个人,混到处长比在省委省政府机关简单不知道多少。而且,工作压力远远小于省委机关和政府机关。有人说,在省人大、省政协,轻轻松松干到副厅级,还要啥自行车啊?
第二,人家那里领导多,政协主席、人大党组书记,都是重要老资格常委转任而来,在当地可谓门生故吏遍地,人虽然退居二线,但影响力仍然在,有的时候书记甚至都得给几分面子。
还有一个个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哪个是简单角色?不是市委书记提拔,就是副省长转任。
如果攀上了他们,给你说句话,那可能顶你在省委机关辛辛苦苦干好几年。
没办法,华夏是人情社会。
也没有规定说退出一线领导岗位后什么都不能管,毕竟人家的本职就是参政议政,人大还是权力机关呢。
因此,这两个地方,盯着的人也不少,有时候争抢得很厉害。
首先,省人大、省政协机关自身也有不少工作人员,也要进步。
其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