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如果他不能完成,你就有借口拿捏他。(2 / 3)

加入书签

他能够把那个坏人,改造成好的。

如果一个制度有很多漏洞,也能够把那些好人,都变成坏人。

因为一个良好的制度,既存在执行,又存在监督,丢掉一个都是不行的。

也许你还不知道,古代的帝王将相,都是会讲究那种平衡之术的。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不能让下面臣子的势力太大。

或者,不能让那个臣子,和他走得非常非常近。

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削弱帝王的权威。

就比如说,乾隆朝廷里面。

乾隆提拔了和珅,然后他又提拔了那个纪晓岚。

这两个人,就在朝廷里面斗来斗去。

分散了精力,就没有精力去对付乾隆。

乾隆的这种做法,就是把和珅和纪晓岚,能够威胁到他的力量分散了。

他不会,允许纪晓岗,或者和胜利们这一方势力变大了。

如果和珅或者纪晓岚,公开和乾隆对着干,乾隆就会联合另外一方,对付那个背叛他的人。

所以,在这个一个团队里面,一个当老板的。你不能只用那种正人君子,也还要用一些品德不怎么好的小人。

你让那个正人君子和那个小人,互相制衡。

你就能稳坐钓鱼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是因为,那个正人君子的团队,他们对皇权的威胁,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不比奸臣的手段要仁慈。

为什么你看历史上,总会发现那些朝廷里面,既有奸臣又有忠臣?

其实皇帝也知道,那个奸臣祸国殃民,他为什么没有把他立即除掉呢?

就是因为,他要留着奸臣,去制衡忠臣。

如果下面的臣子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越厉害,他这个老板就越高兴。

一旦下面的臣子,联起手来,他们就不会自自己内耗了,他们就要对付你这个老板,或者皇帝。

所以说,当领导的,必须要掌握这种平衡之术。

我就再举举刘邦的例子吧。

你看那个刘邦。

他在江山坐稳之后,他把那些功高盖主的异姓王诸侯,杀掉了一些。

然后,把那些封地,分给了他的儿子。

难道他的儿子们,就非常可靠吗?

其实也不尽然啊。

为什么刘邦,没有把开国功臣都杀完了?

就是因为当时,北边还有匈奴人的威胁。

你如果把老将都杀完了,到时候匈奴进攻。

你找谁去撑门面了?

第二个,把那些老将留一部分下来。

可以平衡他刘家族人的势力。

避免他刘家族人,对皇权形成威胁。

这样,刘邦及其后人的皇位,就可以坐稳了。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平衡两种力量之间的制衡术?

历史早就证明了。

刘邦的这个决策是对的。

在刘邦死后,后来那些诸侯王都不安分,纷纷起来造反。

但是,刘邦留下来的那些老将,率兵出征,没用多久,就把这些异姓王以及那些同姓王的造反给平定了。

如果你能够,在你的团队里面,实行平衡之术,你就不会被做大了的,那内部势力所裹胁。

你必须知道,不管是一个皇帝也好,还是一个老板也好,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权利。

因为你没有权利,就好比老虎没人管呀。

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你是一个皇帝,你发现下面的臣子,有了反叛的心思,你就果断的把他抓起来干掉。

你看那个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非要强调自己的权利,是来自上天。

他就是为了,取得这个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在古代最讲究的是血脉。

如果你不是皇家的血脉,你如果是一个大将去当皇帝,就有很多人来咒骂你了。

也会有很多人,把你打垮的。

为什么那个康熙时候的吴三桂,他没有造反,康熙都要先下手,把吴三桂弄掉。

就是因为,吴三桂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他已经,具备了造反的实力。

他随时都可以造反,可以说在康熙眼里,吴三桂是心腹大患。

当然,吴三桂后来被康熙逼迫造反了。

但是他年纪大了,也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战略,结果死在了湖南衡阳。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发现你下面有一个干部,他已经在内部有很大的势力了。

这个时候,你就要不动声色地,给他换一个不痛不痒的岗位。

把他的实力减弱。

接着呢,你就给他,安排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对于这个事情,他也不得不去做。

如果他完成了,你就再给他分派任务。

如果他不能完成,你就有借口拿捏他。

对于这样一种策略,去管理那些桀骜不驯的干部,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你在明面上,和这个干部斗,你是斗不赢他的。

也许,你下面的那些员工,都还会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