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后记:故事的来龙去脉(1 / 2)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我的脑中,是在很多年前,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
那时看了许多小说漫画,各种各样的奇幻故事交汇在一起,不免开始想入非非。尤其是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总喜欢追求一种叫做意境的东西,往往为着脑中的一个画面着迷。而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经历了风浪后,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
“狂风终于止了,乌云虽未散去,却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荒原上,她独自站着,一动不动,仿佛从远古起就在那里。衣襟在风中猎猎做响,发丝飞扬在颊边,遮住了脸。她仰起头,微微笑着,心中宽慰,却有泪珠止不住的滑下来。”
这是关于这个故事最早的文字。那时还不知道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她”也还没有名字,只是单纯的希望写一片含有这段文字的文章;单纯的想表达这种意境。
我把这一段写在一本红色塑料皮的笔记本里。那个笔记本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段落,零零散散,描述着各样的场景。多数没有开头结尾,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故事情节,只是一种被我自己称为意境的东西。我有许多文章都萌芽于这样的片段里。但在那时,也仅此而已。
高中毕业后,我一边工作,一边上夜大,晚上放学的时候时常已经是夜深人静了。独自走路回家,脑子就不停的想到一些情节,比如人与神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个现代女孩苦苦追寻传说中神祗的经过,以及她在命定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就这样每天晚上都想,想了好几个月,终于开始动笔,写下了最初版本的开头。
在这个版本中,女主人公名叫叶知秋,在广告公司做策划,与弟弟叶无夏相依为命。她是一个游离于现代社会,比较有古典气质的女孩子。时常会听见一种缥缈的,来自遥远高原的牧歌。原打算写叶知秋追寻牧歌,去了高原,引发出一系列的故事,并且写她徘徊于对弟弟爱以及无可摆脱的宿命之间,矛盾的处境。
可是故事只写了一个开头,就没办法继续了。因为我对西藏一无所知,也没有设想好所谓的宿命是什么。
于是我不得不停下来,开始找西藏的资料来看。那时西藏还没有现在这么热,也还没有网络,所有我能找到的,只是各种各样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所以我最早关于西藏的概念,就是格萨尔王与魔鬼让旺之间爱恨纠缠的传奇。我也第一次对“恶魔”这个词有了兴趣。
接下来我生活中发生了几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直接影响了现在这个版本的成型。
首先是那一年我迷上了光头李进,在他一个专辑中,有一首如今已经想不起名字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你会不会和我一起上路,一起看流云飞渡。”我十分喜欢流云飞渡这句话,立即决定我书中的主人公应该叫流云。可这明显不是藏族的名字,于是加了尼玛,成为现在的流云尼玛。而为了解释她名字的来历,我又为她设置了一个家族背景,即是文成公主侍女的后代。由此,引出了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另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看杂志,里边介绍一位军旅诗人,名叫叶知秋。于是我只好放弃这个名字,将她弟弟叶无夏的名字给了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弟弟就此消失。
然后又看了高永的一本漫画,内容讲到了佛教中提婆达多和摩登迦女的故事。提婆达多,原本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也是最为释佛欣赏的教团领袖,然而他却因为经受不住摩登迦女的引诱,与弟弟阿难争风吃醋,并杀了阿难,最后被逐出了教团。这个佛教中的叛徒,却在这本漫画中被描述成一个为情所困,几经波折,无奈背负着杀弟的罪孽,并被指为魔的一位至情至性的人。诸位可以想到,这位提婆达多,于是便成了我小说中西亚尔的原型。
这样,故事的架构大致出来了,那就是叶无夏的前世,爱上了传说中的恶魔,这一世,她要回到原地,去寻找过去的事情。而背景,则是我从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一书中了解到的关于当惹雍湖和达尔果山的有关传说。
可是前世今生间应该怎样衔接?故事又该从什么角度去叙述?具体的问题开始出现。经过一番构思后,我加了连早喻这个人物,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道具——贡觉玛之歌。
贡觉玛之歌,这个名字完全是我虚构的,用以取代第一个版本中一直在叶知秋耳边若隐若现的牧歌。最早它的出现,只是为了引出整个故事的发展。
第二个版本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叫连早喻,是个作家,刚完成了一本关于西藏的书,偶然的机会遇见了敏感,略有些神经质的少女叶无夏。无夏有一串神奇的手链,有个奇怪的名字叫贡觉玛之歌。无夏任性地跑到西藏去,早喻受人之托,尾随而去,而边巴,则是早喻在西藏的朋友。
这个版本中,早喻比无夏要大上几岁,整个故事是从她的视角写的。这时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差不多都已经出现。有一些情节也是在这个版本中成型的。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中,索杰大师所叙述的喇尔扎措的故事,冬日先知的概念,还有早喻无夏在当惹雍湖中见贡觉玛的情节,也是在那时就写就的。
这个版本没有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