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他略一怔,便低头拱手行了礼,“微臣参见皇上,怜妃娘娘。”
“爱卿免礼,”皇帝原本想站起来走到下面去扶王启正,却偏偏被怜妃缠住了手脚,她一张娇媚的小脸微微蹙着眉头,任性的束缚着他的手臂。
皇帝有些无奈,他看着书案下站着的中堂大人。见他脸色无恙,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怜儿听话,你先去寝宫等着我,我和中堂大人说完话就去找你?”
怜妃盯着皇帝看了一会儿,然后才慢吞吞的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宫女一块出去了。
皇帝便松了一口气,他连忙往前走了两步,离得王启正近了些,然后又高声道,“来人啊,给中堂大人赐座!”
王启正的辈分和地位,当值得皇帝这般对待。是以,这御书房的座位他坐的十分稳妥。
皇帝打小就过的安稳,大事小事自有中堂与太后决断,是以到了这个时候,他自己亲政了,也还是少不了要依仗着中堂。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不能太过明显,只能常常将人请到御书房来商议政事。
“朕越想越觉得不妥当,司元终归是个心头大患,”只要司元一天握着兵权,皇帝便一天无法睡得安稳。
“司将军年轻有为,劳苦功高,皇上不该因为些许忌惮便不加封赏,照着司将军的作为理应该封侯了,”王启正说话不疾不徐,面上还微微露着和缓的笑意。
然而他说出来的话却让年轻皇帝面色一变。
“他如今不过是担着个将军的名号,已然让朕夜不能寐,还要大行封赏?”
“皇上,”王启正站起来,朝着皇帝拱了拱手道,“封侯封爵到底只是些虚名,与皇室无碍,但是对于司将军与大齐的百姓来说却并非如此。”
迎着皇帝脸上露出的疑惑神情
,王启正接着解释道,“论功行赏,这本就是君臣相处之道,皇上只有将这样的礼数做全了才不会落人话柄,再者,司将军戎马十余载,到如今舍身换来的大齐安稳和乐,他理应也跟着过些和乐安稳的日子,赐了爵位,边关的战事也便不可再劳司将军舍命了。”
皇帝这才露出了了然的神情,他将王启正的话放在嘴里反复咀嚼了两遍后,脸上猛然露出笑意来。
“那朕这便拟旨……”
“皇上,”王启正打断他,他从年轻君王的脸上看到了急不可耐,这是十分要不得的情绪,“封爵以后,万不可立时夺去司将军的兵权,”
他知道皇帝心里的忌惮,这同样也是他对司元的忌惮。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让皇帝将这份忌惮立刻摆到台面上来说。
“为何?”皇帝皱起眉头,“等圣旨下去,再过三两个月,我看这时间便差不多了,”
“少也要一年至两年,否则,司将军才立了战功这便夺去了他的兵权……”他的话没说完,皇帝却也听进去了。
他摆了摆手道,“行了,朕知道了,王爱卿先下去吧,”
皇帝的态度敷衍起来,王启正也不生气,只谦和的拱了手,照着来路退下了。
皇帝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心里头想的是什么,王启正一眼就能看出来。等他出了宫门,坐上了自己府上的马车后,嘴角边泄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笑意。
到底还是年轻,又是气盛的时候,哪里知道半点忍耐的道理。从小摊上个安和盛世,又有母亲和权臣护着,便更以为自己真的处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位置了。他要是安安分分做自己的皇帝,那到说不定真还有十数载的惬意日子,如今这个局面,皇帝却还看不清楚暗中
的形式,那么不出两年,倒就另有一番好戏可看。
庭院高墙,桎梏出一小方一小方的天地。京都城之中,这样的高门府第岂止是一处。
鸟儿扑棱着翅膀从高处飞下,落到了枝头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的人。
长福站在庭院里,百无聊赖的看着这四方的院落。
“什么时辰了?”她回身询问侍立的婢女。
婢女福身,款款答道,“回公主,未时将过了。”
长福由着扶着走出了自个儿的院子,遥遥出了垂花门,迎面撞上了正巧从宫里回府的中堂大人。
长福为人想来傲慢,但是对王启正却还是有几分恭敬的。她大小时候起便是中堂大人把持朝政,虽然这两年来王启正拱手将自己手上的权利让了出来,可原先无论对于长福还是皇帝来说,王启正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倘若当初中堂大人不想交出手上的权利,他们一家孤儿寡母又有什么法子?
是以,长福对于中堂有敬重。
“公主,”王启正停下脚步,朝着长福弯腰见了礼。
长福微笑着点了点头,“父亲。”
她断然是不喜欢王征信的,可是对于中堂大人,她还是保持了为人儿媳该有的礼仪与敬重。
“公主要出门?”
“在院子里显得发慌,也不知去哪儿,兴许只去东街的铺子里看看,”
东街上的一半铺子是王家名下的产业,长福的身份不宜过于抛头露面,去自家的铺子里是最合适的。
“这是应该的,”王启正脸上依旧端着温和的笑意,“出门在外,要仔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