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至关重要(1 / 2)
“知道您对‘歼九’项目停止感到遗憾,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模型给您带来一点快乐。如果它和您的项目有相似之处,那纯粹是巧合!”
苏晨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谢志忠也不相信一个处于初步讨论阶段且严格保密的项目,苏晨能有所耳闻。
尽管如此,模型与项目的相似性还是让他心生疑惑。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
谢志忠仔细观察着苏晨,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破绽。但苏晨的眼神坦然,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最终,谢志忠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这次就算了。不过,你那模型上的进气口下面那个大鼓包是怎么回事?”
“为了美观做这种改动,真是胡来,你以为设计飞机就像画画一样,只要好看就行吗?”
苏晨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当然知道那个鼓包是什么,那是战斗机设计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叫做“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简称dsi。
这个技术可以让飞机更轻、更快、更难被雷达发现。虽然看起来只是个小鼓包,但它里面包含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
即使在苏晨重生前的世界里,也仅有老美和夏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并用在了最先进的战斗机上。
这项技术最早是由老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目的是简化传统的超音速进气道设计,减少飞机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夏国则是在新世纪初,在出口给巴铁的“枭龙”战斗机项目中成功应用了这项技术,并迅速推广到了自家的新型战斗机上,比如从“歼十b”开始,几乎所有新式的夏国战斗机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随着这项技术在夏国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不再是所谓的“核心技术”。
但现在是1982年,就连老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还没有开始这项技术的研发,这让苏晨感到头疼,因为他说不出这项技术的来源。
不过,苏晨也不是吃素的。他稍微思考了一下,便开口说道:“谢教授,您可能不知道,虽然我的主修是电子工程,但我对航空领域也非常感兴趣。”
“最近,我还投资了一些航空产业。在第一次去港城时,我就成立了一个团队专门收集航空领域的资料。”
“通过他们,我知道老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一项关于新型进气道的研究,据说这种进气道结合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优势。
同时又比传统设计更轻便,更容易制造。不过,它的设计难度、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要求都非常高。”
听到这里,谢志忠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意识到苏晨提到的这项技术非常重要,不仅因为它能同时提升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表现,还因为它能显著减轻飞机的重量。
这正是夏国需要的技术,也是老美技术领先的地方之一。苏晨的话让他明白,有时候,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对于推动本国科技进步是非常必要的。
苏晨提到的技术来自老美,立刻引起了谢志忠的注意。谢志忠知道,苏晨虽然最近投资了不少与航空相关的项目,但他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并不深入。
然而,苏晨刚刚提到的专业术语——皮托管式进气道和二维可调斜板式进气道,以及它们的特点,都准确无误。
这表明苏晨不仅做了功课,可能还掌握了某些重要的信息来源。
考虑到这些,谢志忠认为苏晨的话值得信任。如果苏晨说的是真的,这项技术将对他们的项目产生重大影响。
“十号工程”是他最关心的事,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说服军方接受他的设计方案。如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多数空战实际上发生在接近音速的速度范围内。
在这个区间内的机动性能,包括快速转弯、稳定操控、精准指向和承受高g力的能力,是决定一架飞机战斗力的关键。
然而,夏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主要的假想敌是俄罗斯,因此“十号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抗能够以超音速高空突袭的图-22“逆火”轰炸机。
这款轰炸机的速度可达23马赫,任何跟不上它的战斗机都无法完成拦截任务。因此,对于“十号工程”而言,具备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至关重要。
但是,传统上,想要同时拥有优秀的高空高速能力和跨音速机动性是非常困难的,几乎就像要同时抓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能。
然而,苏晨声称,有一种老美正在研发的新式进气道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让谢志忠感到非常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找到了突破这一难题的方法。
苏晨声称,新式进气道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对于战斗机设计者来说,哪怕减少一克都是大事,因为每克重量都关乎到性能的提升。
更何况,夏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起步较晚,能减轻一点重量,就意味着给发动机减压,这是非常吸引人的。
谢志忠对苏晨的说法半信半疑,但他更关心的是背后的真相,于是决定深入追查。然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询问,谢志忠发现苏晨对这一领域的了解相当有限。
他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