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一夜成名(1 / 2)

加入书签

大家劝了半天,李亚楠还是不肯答应,最后他指着姐妹俩说:“苏晨,别说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她们俩能成功。她们喜欢音乐,唱歌也真挺好听的,如果你真有办法,就帮师兄一个忙,成全她们,也算是实现了我对她们爸妈的承诺。”

李亚楠这么一说,苏晨也不好再强求,于是转向姐妹俩问:“怎么样?愿不愿意进军娱乐圈当红歌星?不过我要先说清楚,当歌星可不容易,可能没法继续上学了,但是挣的钱可能会多一些。”

姐妹俩互相看了看对方,然后转过脸来,坚定地点了点头。

苏晨点了点头,然后又转向李亚楠问:“楠师兄,你刚才提到的和义兴和大圈子是什么意思?”

“哦,那个啊,和义兴是我这个社团的名字,其实香江的社团虽然多得很,但原本都是一家,都是从老洪门分出来的,大家都认当年红花会的陈近南为祖师爷。不过,后来因为各自的利益,就分裂成了很多小社团。

一直到1909年,香江洪门里出了个叫‘黑骨仁’的硬汉,这家伙挺受欢迎,几乎所有的社团都认可他。

他觉得大家混这行就是为了挣钱,没必要整天刀光剑影的,建议大家在社团名前面加个‘和’字,图个和气生财。

结果,香江几乎所有社团的名字前面都多了这个‘和’字。

至于‘大圈子’嘛,这是我们香江本地社团对从大陆来这儿谋生的人的一种叫法。”

苏晨挠挠头,不解地问:“楠师兄,你自己也是从大陆来的,为什么一提大圈子就火冒三丈的?”

李亚楠叹了口气:“虽然我也是大陆来的,但我在香江扎了根,加入了香江的社团。可那些大圈子不一样,他们啊,香江的社团没有不恨他们的,因为他们破坏了规矩。”

“哦?怎么回事儿?”

“这些人从大陆来,干一票就闪,根本不考虑动静闹得多大,死伤多少人。抢完东西就跑回大陆逍遥去了,下次再来接着干。

可香江的警察抓不到他们,就来找我们的麻烦,让我们帮忙破案,找不到线索还让我们顶包。你说,这些大圈子可不可恨?所以,所有帮派看到大圈子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管他们来干什么,先揍一顿再说。”

苏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一说,看来传说中70年代到80年代香江警匪一家亲,警察只管收钱,社团管治安的事儿还真有其事。

但这不是苏晨关心的重点,他关心的是别的事情:“话说回来,楠哥你既然在社团里,我想打听个人,看看你认不认识?”

“打听谁啊?香江社团人多得很,我可不敢打包票,但如果这人有点名气,那就好说了。”

“我打听的这个人,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江湖人称‘六爷’的‘毅夫’先生。”

说起“毅夫”先生,只要是80年代末进入大学校门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他。

为什么呢?

因为在几乎所有有点历史的华夏大学里,都有这样一栋建筑,名字就叫“毅夫楼”。

根据苏晨前世的统计数据,这位“毅夫”先生累计向华夏大陆教育事业捐赠了近475亿港元,资助了6013个教育项目。如果再加上其他社会公益和慈善捐款,总额超过了100多亿港元。

在香江那些成名的大佬当中,论财富,这位“毅夫”先生不一定排在最前面,但要说到对华夏教育事业的贡献,那真是无人能及。

不仅如此,这位“毅夫”先生在他百岁高龄时,自知时日不多,创立了一个不分种族、国籍、宗教和信仰的奖项。

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毅夫奖”,专门奖励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天文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因此,要是论在华夏的口碑,这位“毅夫”先生绝对是无人能比。

当然,这位“毅夫”先生的善行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活了整整107岁,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真是天赐福寿。

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现在是1982年,“毅夫”先生的一系列善举大多还没开始。他现在在香江的名声,更多是来自他在娱乐界响当当的“邵氏”品牌,以及占据香江大部分电视观众眼球的“tvb”。

所以,当苏晨提起“六爷”这个江湖特质的称号后,所有人都露出了崇拜和向往的表情。

李亚楠率先开口:“你说的是邵六爷吧,他在香江谁不知道啊。不过,你想攀上他的关系可不容易,要知道,香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搭上这条线一夜成名呢。”

苏晨问:“可我听说六爷在香江也算是社团里的人物,你们社团难道和他没点联系?”

李亚楠摇了摇头:“你说得对也不对。六爷是从上海来的老前辈,是传说中的大佬。他的辈分在香江几乎是无人能及的,不过六爷到了香江之后,基本上不参与江湖上的事,一心一意搞他的电影电视帝国。

所以我们这些社团跟他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凭他的江湖地位,只要他一句话,自然有人愿意为他效劳。至于像我这样的小角色,连见他老人家一面的资格都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