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负碑报王恩(1 / 2)
吕不韦走向石碑,似乎在仔细端详石碑上的文字。
陈子涉也通过嬴政的视线,看向石碑的刻字,可不知是觭梦还是石碑的缘故,他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一片模糊。
片刻后,吕不韦不知对那石碑说了句什么,石碑微微一震,从淤泥之中拔地而起,竟悬浮在了半空之中。
吕不韦转头向岸上的家仆门客招手,一群人立刻上前,合力将石碑抬起,装进早已准备在岸边的马车。
梦境到此为止,陈子涉的视线变化,回到了宫殿之中。
而此时,那张绢画上的画面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几行文字:
“臣吕不韦于浊河之畔得石碑一面,碑面刻有三问,臣解其一,知此碑之隐秘。”
“此碑可解天下之惑,然提问者需先解碑中三问。”
“儒家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故臣名之‘闻道碑’。”
“臣欲献此碑于王上,然臣奉王命不得擅离封地,几番上书亦遭拒退,臣只得替王上解此三问,待三问得解,臣必负碑请罪以报王恩。”
嬴政修长有力的手指在陛阶上轻敲:“闻道碑,可解天下之惑?不知可否教寡人如何东出函谷,扫平六国。”
李斯疑惑道:“王上,文信侯并未对臣提及此碑。”
嬴政扬了扬手,示意知道了,又指了指帛画:“打开第二张。”
寺人们放下第一张,将第二卷帛画展开,呈于嬴政面前。
第二张帛画之中,吕不韦独处于幽室之内,幽室之中光线晦暗,一排蜡烛都已即将燃尽,一道道蜡泪长长垂下。
闻道碑静静立于吕不韦对面,吕不韦头发散乱,形容枯槁,仿佛已有数日不眠不休。
在他的身边是一卷卷摊开的书册,地上散落着张张绢帛,上面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梦境荡漾开来,将嬴政和李斯笼罩。
陈子涉看到,这一次嬴政和李斯直接出现在了幽室之内,只是吕不韦并不能看到他们,依然在不断翻阅着各种书册。
“看来文信侯为解这碑中三问,真是耗费了不少心力。”
李斯一边说一边蹲下,想要看看那些绢帛上写着什么。
嬴政也低下头去,只是不论是书册还是绢帛,上面都是一片模糊,似乎只要涉及到碑中三问的信息,都被模糊了。
这时吕不韦忽然看向幽室之外,似乎在与人对话,数轮对话后,吕不韦的脸上露出喜色,起身踏出幽室。
嬴政负手跟在吕不韦后,李斯也紧跟了上去。
吕不韦离开幽室后,先是仔细洗漱了一番,将散乱的头发梳理整齐,带上冠冕,恢复了文信侯该有的仪容,这才迈步来到府宅厅堂。
厅堂中有不少人在等候,见了吕不韦纷纷起身作揖,接着又有随从奉上种种厚礼。
李斯扫了一眼这里的人,竟认出了不少:“那是楚国春申君的门客,左边的是燕太子丹的老师,奉上宝珠的是赵国的谋士,还有那几个皆是六国之人。”
看着这一幕,嬴政免不了叹了口气:“若非文信侯不知收敛,结交六国之人,寡人又何必令他徙处蜀地?”
随着一声轻叹,第二张帛画中的梦境就此散去。
画上只余几行墨字:
“臣得闻道碑后,秉烛达旦、焚膏继晷,以求为王上解此三问。然臣才学浅薄,资质驽钝,遍览府中典籍亦不得解。”
“自臣蒙王恩,闲居河南,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奉黄金美婢,许厚爵高官,臣每每不胜其烦,驱而不散。”
“近日臣忽以为,集六国之才智,或可解碑中三问,遂与六国宾客相交,询以三问。”
“三问得解之日,臣必负碑以报王恩。”
看着这些字迹,嬴政竟好半晌没有说话,只是将这些字翻来覆去地看。
李斯也很有眼力的沉默着。
陈子涉自然知道嬴政在想什么。
这位千古一帝本以为,吕不韦结交六国之人是有不臣之心,却不知吕不韦想集六国之才智,解答碑中三问,再将可解天下之惑的闻道碑献与他。
但天下雄主之心如出一辙,知错改错却不可认错。
不论是这位千古一帝,还是后世那位乱世枭雄,在这一点上都不外如是。
所以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嬴政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道:“看下一张吧。”
第三张绢画展开。
这张画的风格与此前两张截然不同,画风不再写实,绘画的内容也光怪陆离,竟让人看得有些不寒而栗。
绢画中央依然是闻道碑,可围绕着闻道碑,却画满了各种各样举止诡异的人。
他们有的身体如蛇一般扭曲,伸出细长的舌头舔舐滚烫的炭火,舌头已经被灼成焦炭,脸上却露出怪异的满足感。
有的在身上挖出了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孔洞,将不知从何而来的残肢断臂插了进去。
有的抠出了自己的双眼,正抓着一团蠕动的蚯蚓往眼眶里塞。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仅仅看到如此画面,李斯就忍不住皱了皱眉,抬起手用袍袖捂了捂嘴巴。
嬴政却目不转睛看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