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支付能力瓶颈(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章、支付能力瓶颈

想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攀科技树,这是左派和右派都无法否认的绝对真理。./

然而,在很多穿越种田流的之中,那些英明神武、杀伐果断的主角,往往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弄出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不过几个月就建立了流水线大工厂,再用几年时间就能搞出燧发火枪和后装火炮……近代欧洲人辛辛苦苦攀了一两百年的科技树,却在某人的神笔之下,几乎是在眨眼间就统统完成了!

总之,这些书中的主角们,简直就好像是个个都带了游戏系统,仿佛按了《国家崛起》的升级按钮一样:只要“呼“地一声,随着雾霭般的光幕散去,茅草屋就华丽变身为大理石宫殿,野蛮人就在眨眼间进化成火枪手,独木舟一下子变成风帆战舰,铁匠铺变成了冶金厂……

与之相比,本朝太祖的“十五年赶英超美”口号真是弱爆了!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体系来说,攀科技树都是一项规模庞大、千头万绪的繁复工作。

比如说,想要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铁器时代,你就必须懂得如何烧制耐火砖,寻找铁矿石,收集木炭和煤炭,还要一遍遍地试验出合适的炉温和锻打次数,以及去除钢铁中各类有害杂质的办法。

但是,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里,你要拥有多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多么富裕的财政收入,才能供养这么多长期脱产的学者和工匠,跟无头苍蝇似地去研究不知哪一天才会成功的新技术呢?

更何况,这些在研究中被无谓挥霍掉的巨额资源,完全可以让你轻松组建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军队,去征服更辽阔的疆土,掠夺更多的财富……如果你是一位统治者,在这两者之间又会如何选择?

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在工业时代之前,各种技术进步基本上都只能靠工匠们的经验积累,以及偶尔的灵光一闪。

同样的道理,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类历史上很多貌似很简单的技术发明,例如马镫、马蹄铁、黑火药、水力磨坊等等,都是要耗费以世纪为单位的漫长时间,才能一点点地从萌芽走向成熟的。

幸运的是,在有了时空门之后,上述这一切麻烦事就统统都可以省略了——只要穿越回后世,开着丰田皮卡到市郊的小五金工厂跑一圈儿,什么割胶刀、消防斧、西瓜刀样样都有。

当然,西瓜刀和菜刀毕竟不是专门用途的武器,为了更好地充实文德嗣麾下的武装力量,王秋和马彤还以拍电影的名义,向一家小五金作坊订做了一千个铁枪头。随后,为了增强远程打击力量,王秋又从体育用品店里搞来了一百多杆标枪,虽然枪头是钝的,但只要稍微磨一磨,也能变成锋利的杀人武器。

接下来,只要再到图书馆里去转悠一番,用买废纸的价格弄一堆泛黄的旧书回来,搞初级工业和近代化农业的各种必要知识,就都是现成的了——唯一的麻烦在于,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目前还不懂汉语,所有的工农业技术究竟该如何从纸面上落实,都只能靠文德嗣等人去慢慢琢磨……

幸好,印第安人在文明升级方面需要补充的缺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穿越者们只要稍微动一点脑筋,就能让洪休提兹干王国的文明程度,基本提升到封建时代早期的程度。

——————————————————————————

为什么美洲文明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的时候,居然会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连非洲的黑人都远远不如?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归根究底可以总结成四个字:地理孤立!

对于每一个文明的发展来说,跟其它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小麦和大麦,中国南方的水稻,还有赫梯人的冶铁术,就是通过不断的交流,才传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而美洲大陆由于地理上的孤立状态,在文明传播和交流方面先天不足。与旧大陆在地理上的隔绝,使得被迫完全**发展的美洲文明,在科技树的关键技术上缺口太多——没有轮子,没有车辆,没有帆船,没有牛马等牲口,不会冶炼铜铁,雏形文字(玛雅文字)在发明之后又失传了……

没有轮子就难以运输,没有帆船就难以航海,没有文字就难以记录和传播知识,没有铜铁就无法抵御西班牙人的刀剑……带着这么多低级技术缺口的美洲文明,如何能够跟饱经千锤百炼的欧洲人展开竞争?

现在,穿越者们通过双向传送门,带着海量的现代工业品来到了这个世界,轻而易举地替印第安人填补了上述低级技术缺口,然后又制造出了更多的高级技术缺口——比如说,此时的洪休提兹干王国,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已经从原始蒙昧的石器时代一步登天,直接进入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太阳能时代了……

——为了替文德嗣解决夜间照明的问题,王秋他们又从后世弄了好几台太阳能路灯过来。

很显然,从磨制石器到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这么庞大的技术缺口,天晓得要几十代人才能填的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